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

港交所接纳的 根本就是两个阿里巴巴

来源:未知2021-03-26 01:03:01

2009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诞生。

2010年11月,淘宝商城启用独立域名tmall.com。

2011年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分拆成三个独立公司:C2C淘宝网、B2C淘宝商城、搜索引擎一淘网。

这些非上市业务当时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寻寻觅觅,小巴终于通过当时的阿里大股东雅虎,发现了它在年报中,对阿里集团的营收、利润等数据的描述。

根据雅虎的财年(上年10月1日至本年9月30日)数据,小巴对阿里巴巴B2B业务和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后发现,从2008财年到2011财年,阿里非B2B业务在这四年中占阿里集团营收比例分别为8.7%、27.4%、40.0%、59.4%,不断壮大。

注:2008年、2009年汇率为1美元=6.8元人民币,2010年与2011年为6.6。注:2008年、2009年汇率为1美元=6.8元人民币,2010年与2011年为6.6。
而且,2011财年阿里巴巴集团的净利润开始超过B2B业务的净利润,这说明淘宝等非上市业务已经开始盈利(2008财年阿里巴巴集团利润暴涨的原因是B2B业务上市带来的一次性收益)。

这意味着,在2011年后,你不能再说阿里单纯是一家B2B公司了。从此以后,阿里巴巴最值钱的部分变成了2C业务,B2B业务则渐渐被边缘化。

这么想来,当初2012年阿里之所以想从港交所退市,除了股价不理想,更有可能,是为了能够将已经飞速发展起来的2C业务整合起来,从而实现集团的整体上市。

不巧的是,那段时间,阿里刚好经历了与雅虎的控制权争夺战,阿里巴巴通过合伙人制稳定了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但它带来的同股不同权问题,使得阿里和当时的港交所无法达成一致,最后阿里转身到美国上市。

港交所失去了一笔大生意。

2018年4月,改革后的港交所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将小米、美团这样的新经济公司揽入怀中,也为阿里回归港交所扫清了最后障碍。

那么,除了港交所规则变得友好以外,阿里巴巴第三次上市还有什么其他原因?这次上市会对阿里巴巴、港交所、投资者带来哪些影响?让我们看看大头们怎么说。

阿里集团2007年在香港上市,主打当时比较受追捧的B2B概念。但是后来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阿里的股价有了较大跌幅,再也没有涨回IPO价格,因此也就有了退市和之后的美国上市。

任何一家集团公司,选择整体还是拆分上市,背后有很多考量因素,比如其股东结构、主营业务市场、市场偏好等。阿里系下的阿里影业和阿里健康,在2014年就在港交所上市,可以算是分拆上市的案例。

这个例子也体现出分拆上市的优点:那就是上市部分的股价走向,对集团其他业务影响不大,可以让集团就不同业务部门分别制定单独的上市融资计划。而整体上市的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18年,港交所完成“同股不同权”的改革,排除了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的最后一道障碍。

再加上目前中美贸易纠纷还在谈判中,谈判什么时候结束谁都不好说。美国政府和民间都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态度不太友好。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