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房IPO“降温” 内房企或许已错失登陆港交所的最佳时期
2018年7月12日是港交所史无前例的一天,当天上午九点,8家公司在交易大厅同时敲钟上市,场面一片热闹,甚至有舆论调侃,“港交所的锣都不够用了”。
这是港交所2018年忙碌一年的缩影。
数据显示,这一年共有207家公司在港交所完成IPO上市,募集资金总额(含股东售股)为2778.5亿港元,同比增加超过100%。时隔一年,港交所重回全年IPO筹资额全球第一,这也是港交所10年间第6次登顶。
这一成绩得益于港交所2018年推出的重大变革:2017年12月,港交所首次宣布将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以及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2018年4月30日,上述规则正式开始实施。
“这是香港市场20多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彼时,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如是说。
虽然上市新政备受资本市场看好,更助力港交所重回IPO募资额全球第一,但新事物仍旧需要市场更多的适应。新政一年,带来的变化是否符合预期,与纳斯达克仍存在的差距,以及内地资本市场变化带来的竞争等等,依旧是港交所需要面临的新挑战。
5月22日晚,李小加发布网志一一给予了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募资金额同比2017年翻倍,但德勤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房地产行业新股数量则由2017年占比28%降至23%。
2019年第一季度,房地产行业新股数量比例进一步降至21%,来自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金额和比重同样显著下调。其中,募资金额由2018年一季度的105亿港元缩减至51亿港元,比重则由43%降至25%。
港交所“大时代”
主流观点认为,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释放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利好,同时对吸引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有着催化和提升的作用。
有投行人士透露,得知这个大利好后,公司立即开始了梳理内部机会,在行业“寒冬”中迎来一波愉快的加班,新经济则是最受关注的行业。
1234下一页末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