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10周年:自带改革创新基因 时机条件成熟
2009年至2019年,背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业板走过了砥砺前行、成长壮大的十年,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上市企业从28家增加到773家,总市值达5.68万亿元(截至今年9月30日),集聚一批具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公司;其间,首次尝试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优化发行和退市制度、率先推出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首推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并形成体系……不断探索的创业板制度革新,有效契合双创企业发展,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积累了经验,担当了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值此创业板运行10周年之际,通过梳理这10年创业板的成长和变化,成功与教训,记录这一历史时刻,并采集各方智慧,为创业板,乃至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探索贡献微薄之力。
2019年10月20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公开表示,证监会已制定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创业板改革。聚焦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基础制度,进一步增强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制度包容性”。这是资本市场“深改12条”公布后1个月内,被再次“表示”。背后,是证监会 “稳中求进、做好协调、能办快办”原则的具体体现,被市场理解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即将启程。
“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已经具备条件,时机成熟。”中航证券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董忠云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这一说法也算是吐露了业界的心声。
自带改革创新基因
事实上,创业板创设初始就具备不同于其他板块的制度基因。“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作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总则开篇,明确了创业板服务方向,这一定位意味着制度设计上与服务大盘蓝筹企业的主板、与服务细分行业龙头的中小板形成错位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