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

房地产40年风云变幻背后的爆发与平静

来源:未知2021-03-26 01:09:28

潘石屹曾说,1998年是中国房地产的一个分水岭,计划经济画上了句号,开始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这不但是中国两种住房体制的转换期,也是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的分水岭。

而为了搭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婚姻都开始功利起来,有的人还没女朋友,立刻相亲找个女孩结婚;有的结婚没几年,已经分过一套房子的,听说30岁以上的大龄单身青年也可以享受房改待遇,立刻与另一半“假离婚”。

丢掉福利房的悲伤并没有持续多久,“买房”成为中国人新的理想。长期以来,中国百姓对于家的构想中,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必不可少。同时,一套房子可以影响的,还包括医疗条件、婚姻、子女教育等,它在很多人的计算中,几乎等同于“幸福”。

北京大学教授徐远在著作《城里的房子》中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中国经济就像快速前进的列车,一个个大中城市就像是一节节车厢,买房就像是买票上车,买不起豪华卧铺,不妨先买张站票,免得被列车抛下。

1998年后,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热,许多单位抢购住房来分给职工,一口气消化了全国的存量空置房;1998年,房价突破了2000元/平方米,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2185.3万平方米,这一数字相比1997年增长了35%。

也是在这一年,“房价”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工资没有怎么涨的城市居民,眼看着它在2005年突破3000,2009年突破4000元,2010年突破5000元。一些大城市的房价,慢慢变得遥不可及。

原先对贷款颇有顾虑的中国人,才过了没几年,就把“按揭”这个外来词语挂在嘴边。2000年5月底,建设银行(7.220, -0.13, -1.77%)的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经过8年的发展后终于超过了100亿元,但此后仅过了5个月,就一跃变成了200亿元。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房地产行业增加值从1998年的3454.5亿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11854.3亿元,年均增长14.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的增速。而房地产行业对于GDP的贡献率,也开始占据重要位置,1998―2007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由6.32%增长到11.56%,年均9.15%。

而在这一阶段,我国房地产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6.6%,1998年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为94万,到2007年这一规模达到了166.5万;此外,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就业增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1992年前后诞生的房地产企业的掌门人,成为了富豪榜上的常客。2007年,《福布斯》“中国百名富豪榜”上,涉及房地产业的富豪接近40个,前10名富豪有4个来自房地产行业。

调整:

房住不炒,房地产回归平静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房子不仅成就了诸多富豪,还和百姓的财富之间画上了等号;中国人的买房热情得到彻底释放,房地产几乎成为了最热门的行业。

“炒房”一词,从浙江温州逐渐扩散至全国。从2000年开始,温州人开始在上海、杭州、苏州、厦门、北京、宁波、金华等地置业。炒透本地楼市后,温州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这就有了“温州购房团”。炒房推高了高房价,也再次让房子成为了一件奢侈品,也成为左右人们生活质量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