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创业板

回溯创业板发展历程 运行十年得失并存

来源:未知2021-03-26 00:31:29

科创板镜鉴

作为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事项,创业板的改革如何在借鉴科创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创新,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10月18日,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创业板改革除了注册制,在上市公司门槛、退市制度、信息披露以及并购重组制度等均可以借鉴科创板的经验,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上市门槛,创业板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一步创新。

“包容性应该是创业板改革最大的特点和亮点。”董登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创业板推行注册制,应该提高创业板的包容性,让更多科创类企业在创业板挂牌,这意味着,创业板IPO的门槛标准会大幅降低,尤其是对中小科创企业打开IPO大门。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科创企业提供不同标准的IPO通道,这应该是未来创业板需要改革的方向。

在卞永祖看来,创业板的设计毕竟是在10年以前,现在我国大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状态都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企业的经营业绩很可能是爆发式的发展,但在创业前期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企业利润不高甚至亏损,关键是看其是否拥有核心技术或者得到大众认可的经营模式。为了更加适应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创业板上市的门槛可以进一步优化,尤其是盈利的条件可以去掉,而应该从更关注企业长远发展潜力、以及信息透明度的角度考虑,把决定权更大的让渡给市场。

在港交所于2018年推行的香港市场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制度改革中,就容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来港上市,以及新设便利第二上市渠道接纳大中华及海外公司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的地点。

在2018年11月底横空出世的科创板,则在IPO门槛上引入了“市值”指标,与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进行组合形成5套标准,可以满足在关键领域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已突破核心技术或取得阶段性成果、拥有良好发展前景,但财务表现不一的各类科创企业上市需求,允许存在未弥补亏损、未盈利企业上市,不再对无形资产占比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