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书籍 > 股票知识理论书籍 > 炒股基础知识

第二章 如何看报表(16)

来源:互联网2019-04-26 03:37:55

2.利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做文章。有些亏损企业,常常利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大做文章。有一上市公司,拥有某大厦的部分产权,该部分产权的账面价值为3061万元。该公司欠建设银行债务为16658万元。公司以账面价值仅3061万元的资产抵偿16658万元的债务,并将差额13597万元作为当年利润入账。然后又以相当于原来所欠债务的金额向债权人买回抵偿债务的那项资产,交易的结果是债权人全部收回了借款。最后他又以3.66亿元的价值将原来只值3000万元的在建楼宇的产权作为该公司的固定资产入账。上述交易的结果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皆大欢喜:债权人如数收回全部借款,而债务人则获得了1.35亿元的账面“利润”。本来很简单一项偿还欠款的交易,经过“精心包装”后竟然会产生巨额“利润”!然而此“利润”的虚假性却一目了然。

3.提前确认销售收入。销售收入的确认是企业获得经营成果的前提。《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方可给予确认收入:(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效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是有的企业为了扩大利润,违反规定提前确定销售收人,只要产品销售有合同或已发货就确认销售收入。有一家以销定产企业,为提高账面利润以达到超过10%的净资产利润率,利用刚签定的产品销售合同做文章,产品尚未生产,更谈不上销售,但却提早向用户开出销售发票,并以此作为确定收入的依据入账,虚增利润500多万元。

4.推迟确认本期费用,例如,将发生在当期的销售费用有意挪到今后反映,不列入当期;广告费支出人为增大摊销期限,减少当期支出;已安装完毕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本应该记入固定资产,却仍挂为在建工程以减少折旧费用;设备维修或装修费用挂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待以后年度摊销等。比如有一家公司年末待摊费用高达2500万元,递延资产5200万元,两项共占全部流动资产的22%,如按规定列入费用,该公司应减少利润1520万元。还有的公司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减少费用的提取。公司向关联企业收回应收帐款,同时以对该单位的短期融资方式(记入其他应收款)又把此笔金额从帐面上划转给对方,可以使应收帐周转率指标明显好转,并使本期期末应提的坏帐准备减少,降低了费用支出。

5.四项准备金计提不到位,或者根据利润需求确定应计提费用。1999年底,财政部和证监会要求各类股份公司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这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要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扩大到其他应收款。2001年起,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原有的四项基础上新增加了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四项,目的在于使企业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然而,这项旨在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客观的政策,反倒被不少上市公司变成了利润操纵的秘密武器。由于这八项计提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其计提方法和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由上市公司自行确定,只要按照公司管理权限分别由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即可,因而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人为因素,这为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留下了一定空间。比如:存货跌价准备是按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照帐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提取。但是,存货和投资的可变现值,以及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都只是基于某种可能性而做出的估计,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和不确定性,靠政策的规定无法完全排除人为控制的因素。有些公司能不提的损失尽量不提,能由以后年度负担的费用尽量挪到以后年度,以达到操纵当期利润率的目的。还有很多公司在执行这项会计政策时,把损失的立足点放在以往年度,把利润增加的立足点放在当前年度。他们采用追溯调整法,拼命加大这些计提的追溯调整力度,在以前年度提取巨额的资产准备,以造成当年的巨额亏损,这样就为下一年度扭亏提供了较大的方便。因此,对这些公司而言,巧用计提成了它们新的利润增长手段。如深南玻在1999年度一次性提取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1.7亿元,长期减值准备1500万元,导致账面亏损16970万元。然而,正是有了这“一次亏个够”,才有了2000年中期的轻松扭亏。这种亏往盈今的追溯调整法,往往在利润表中突出反映为当期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占利润总额的很大比重,因此投资者可以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八项计提”和利润表中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账户结合起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