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要闻

喜马拉雅没有明确上市计划 坐拥73%在线音频市场

来源:金投网2021-03-26 00:29:53

由于版权意识还没达到相对的高度,知识付费在音频领域表现力非常有限,并没有形成强壁垒。国内长期处于盗版的环境中,高额的版权费用带来的收益不高,2010年6月,喜马拉雅FM推出首个精品付费课程——马东的《好好说话》,本以为能大赚一笔,结果却被在淘宝上大肆售卖的盗版课程大大打击,项目利润缩水严重。而在线电台本身的版权意识也并不强烈,荔枝FM曾因侵权问题被遭到苹果APP STORE下架,喜马拉雅FM也遭到众多作家维权。

高昂的成本带来有效转换仍旧很低,平台用户付费规模较小。据了解,截至2017年6月,喜马拉雅来自付费用户的APRU已超过90元。但对比4.7亿的总用户数,3500万的付费用户数量占比仅为7.4%。换言之,该节目产品的付费用户转化率较低。

较低的付费率、竞争使国内FM类产品陷入囚徒困境。尽管FM类产品盈利模式已经跳脱了单一的广告,发展为打赏、智能硬件和版权分销等多样的形式,但都经不起推敲,因为这些盈利都是在线音频平台在低付费率下,探索的其他流量变现方式维持平台运营。

为吸引更多流量,平台争相抢夺独家版权,进一步推高了版权成本,高企的版权成本和较低的付费率又迫使平台更加依赖流量。而真正的核心模式会员付费服务,在当前竞争下,大量平台以免费内容为主,任何一家平台都不敢妄自改变当前的免费服务模式,以恐用户流失,这又使付费率难以提升。

另外,还有一个隐忧是,知识付费的焦虑被反复消费之后,用户的冲动消费终将转向效果消费,只谈知识不谈教育的知识付费并不能长期奏效,喜马拉雅的复购率能否维持还值得商榷。根据艾媒的数据,喜马拉雅用户的复购意愿达93.1%,实际复购仅为52.4%。

内容创业企业存活下去的必然路径需要从单纯做社区到寻求交易上的成功,在盈利不明朗的情况下,在线音频平台只能抢先拿到融资,然后做出流水,存活下来,谋求上市让后期投资人拿到回报。从频频爆出的IPO传闻也不难看出喜马拉雅背后的资本压力,而喜马拉雅盈利能力似乎始终达不到资本要求,这可能也是其股东结构并不稳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