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要闻

撤材料成为IPO领域的高发现象 44家公司主动撤材

来源:未知2021-03-26 00:07:37

打压侥幸心理

虽然“撤材料”的原因各异,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所开展的现场检查,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O审核的严肃性,客观上也一定程度地起到了纾解“堰塞湖重来”的压力。

自上半年筹划科创板期间,主板、创业板等存量市场的IPO节奏也在加快,一方面是过会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企业过会到等候批文下发的时间也得到了缩短,这一监管趋势也激发不少拟IPO企业来“集中赶场”。

“有的拟发行人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看到这个时点IPO项目发的多了、过会率也提高了,就开始抱着‘试一试,赶紧来抢这个时点闯关’的心态申报上市。”前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坦言,“监管所展开的一系列现场检查与核查,客观上也起到了遏制发行人滋生这种侥幸心理的作用。”

现场检查对于发行人申报积极性的过热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刹车的作用。

记者统计数据发现,截至今年6月底,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申报上市,并处于已受理、已反馈和已预披露更新三大状态的拟上市公司数量就达449家;而在下半年启动IPO检查,一批企业的撤材料或成功上市“脱离”排队队伍后,截至10月底处在上述三大状态的拟IPO企业数量缩减至367家。

虽然如此,不过企业争相辅导的积极性似乎并未消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备案辅导期企业达191家,而下半年的4个月中,新增辅导企业数量则亦高达166家。

值得一提的是,四季度以来的IPO节奏似乎有所复燃。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招股的IPO企业数量达35只,较8、9两月的数量之和25只还多10只。

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加速推进,IPO的节奏有望得到进一步简化和提速,但围绕拟IPO企业质量的从严审查并不会因此松懈。

“四季度之后新股的发行节奏又加快了,这一定程度上和一些发行人补完半年报后的上会、过会有关,但客观上发审趋势仍然朝着更有效率的方向演变。”前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质量和信息披露等规范性要求并不会放松,相反监管层还会配套进行一系列核查、抽查、现场检查把控IPO入口关,下半年以来一些企业密集地撤材料无疑就是审核标准依旧从严执行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