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市场

5月A股策略:整固期不必悲观,重点关注中特估、TMT两条投资主线

来源:金融投资报2023-05-06 08:36:24

  经过一季度震荡反弹后,A 股整体波动开始明显加剧,市场结构也在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券商发布的最新策略报告来看,和一季度业内普遍看多不同的是,机构态度分化十分明显,看多者认为市场中枢有望继续上移,但谨慎者则认为阶段性高点已现,后市或将消化一季度的题材股估值。

  多方PK空方

  财通证券

  整固期不必悲观

  市场整固期不必过度悲观,传统赛道资金转向科创板的“大切换”已经开始,重视时代趋势。美国限制对华投资属于“老生常谈”,此前累计涨幅较大、成交过热是市场自发调整的内在机理,4月决断之后业绩兑现将是核心。尽管年初至今主要指数涨幅较大,但点位和估值仍不及5年前水平,不必悲观;未来1-2个月国内温和复苏、内外流动性中性偏松的格局没有变化,后续当科创50为代表的成长板块成交额降至当前一半时,整固期可能临近结束,若有政策、产业、业绩的催化,将开启下一轮行情。当下时点可以继续关注有业绩支撑的成长和存在需求之外逻辑的价值,“科创50为代表的,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仍然占优。

  “四月决断”后是否要应对“五穷六绝七翻身”的历史统计规律?我们认为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可能性较低。交易过热不是主要问题,核心关注业绩兑现。就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GDP增速实际4.5%、名义5%,超市场预期,其中生产制造略低于预期,社零消费、地产小幅超预期,出口大幅超预期,温和复苏的主基调没有变化,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都以稳为主。

  行业配置方面,关注有业绩支撑的科创50方向,存在需求逻辑之外的上证50方向。首先是科创50成长方向,各行业5月-9月的市场表现与其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呈现高度正向关系。电子:库存周期见底的芯片、国产替代加速的半导体设备;传媒:版号常态化和AI +的游戏、复苏的广告;通信:AI+的光模块、国企改革的运营商;

  盈利有望进一步好转

  经济与盈利数据的同比回升将是市场上行的核心动力。一季度整体经济与盈利仍然处于修复的初期,尤其是盈利数据的改善才刚刚开始。我们认为前期市场的行情与2020年4-5月份的市场行情类似,2020年市场在经济数据环比修复接近尾声的阶段,进入了震荡区间,伴随着2020年6月份经济数据的再次好转与盈利的同比增长,市场开始了第二轮的上行。今年的情况可能会有一些相似之处,二季度我们有望看到经济与盈利的进一步好转,市场或将重回上行轨道。

  全年角度来看,景气仍然是最为重要的主线。建议投资者关注消费复苏以及制造业投资两条主线。今年消费板块将会是经济修复弹性的来源,二季度开始,消费与收入的正循环值得关注。从海外经验来看,即使疫情有所反复,消费的修复进程也整体稳定,建议关注食品饮料、酒店餐饮、旅游、体育服装、制药、医疗服务等。制造业投资可能同样会伴随信心的修复而出现显著的好转,建议关注电子、计算机、机械、通信等行业。

  当前的客观环境对于主题投资具有一定支撑,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及国企重估。当前经济正处于复苏初期、货币环境较为宽松,叠加市场情绪较为乐观,预计未来主题投资还会继续活跃。科创类的主题在今年可能会有密集的轮动,相关的事件与业绩将会决定轮动的节奏与方向。“国企行情”则会受益于政策与经济修复的共振,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粤开证券

  重视业绩成色

  宏观数据方面,一季度经济恢复超预期。GDP同比增长4.5%,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4.05%,从生产端看主要是服务业的贡献,从需求端看主要是消费的贡献。我们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前低后高,二季度增速在基数效应下或高于7%,下半年同比在5%以上。

  从基本面上来看,消费、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和超预期出口等因素将继续支持经济恢复,叠加低基数效应,基本面有一定的支撑;从交易层面来看,当前交易拥挤度处于历史高位且正扩散降温,后续将持续调整。从市场关注点来看,业绩披露期步入尾声,市场更重视业绩成色的验证。

  “季节因子-景气重估”框架显示,5月TMT板块、大消费板块和困境反转板块表现或占优。因而配置上建议关注三条主线,第一是延续高景气的大消费行业。在扩内需政策推进、经济数据验证、五一黄金周催化和业绩高景气延续多重支撑下,建议关注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和旅服酒旅等板块;考虑到五一假期出行、新冠抗体有效期等因素,建议关注疫情二次冲击可能性下的医药生物行业。第二是国企改革下的中特估、“一带一路”等主题投资。周内中特估概念、央国企概念等均有不错表现,今年以来中字头大企业涨势迅猛,“大象也可起舞”,后市中特估或能成为今年市场主线之一;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年内将召开第三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建议持续关注“一带一路”主题投资机会。第三是持续关注科技板块长期投资价值。我国数字经济的政策红利下科技等相关成长行业具备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但短期部分细分板块已积累较大涨幅,后续可关注科技板块内部轮动和高低切换的机会。

  中泰证券

  阶段性顶部或已形成

  国内方面,市场对4月底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存在预期差,总量政策或依以保持定力为主,同时金融和产业监管或逐步加强。考虑到一季度GDP增速、出口、信贷等经济表现超预期,以及领导人在广东调研强调高质量发展、自主可控等,未来政策基调或仍保持定力。就金融和产业监管而言,国内在重大融资项目落地前,政策一般以利多集中释放、利空暂时放缓为主,但落地后政策倾向往往或迎来转向。同时,在东西方竞争时代,安全将重于效率。相应的,在当前极为注重供应链安全的地缘大环境下,本轮AI产业监管的谨慎程度也将大于2013-2015年。近期国务院经济日报发文《热捧人工智能,需防泡沫》、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征求意见稿落地、诸多上市公司密集发文淡化与AI主题的联系等,均表明产业监管政策在逐步强化。

  海外方面,全球流动性风险犹存,美联储鹰派或超市场预期。3月美国CPI回落较为显著,但核心CPI仍具韧性。考虑到CPI粘性部分依然强势,在沙特大幅减产以及美国战略收储的情况下,4月原油价格已经出现一波反弹,未来油价缺乏大幅下行的动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美国通胀“降温”目标的完成。

  经过4月下旬的调整,我们理解本轮调整标志着AI等高位板块或阶段性见顶,指数上半年阶段性顶部亦或基本形成。本轮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美国计划将签署行政令,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经济领域的投资;二是张文宏对疫情反复风险的强调以及近期XBB.1.16变异株在美国等部分国家地区感染占比有所抬升。但究其本质,本次大幅调整主要还是因为在AI相关板块交易集中度历史极值下,上述基本面风险因素逐步发酵,市场内生调整需求出现集中释放。

  信达证券

  存走弱消化估值可能

  从盈利层面来看,4月进入季报期,由于经济尚且处在恢复的初期,TMT的产业趋势短期内也很难兑现到盈利层面,所以季报整体超预期的概率较低。宏观层面,疫情后第一个季度经济数据最容易恢复,二季度开始经济数据上行速度会变慢,特别是考虑到海外经济有下降压力,全球库存周期依然处在下行期,4月也是历史上经济数据最容易出现季节性回落的阶段,而且和国内经济相关性较高的黑色商品和水泥价格4月已经开始回落。资金层面,2-3月,股市略有增量资金,但主要源于年初的季节性,趋势性增量资金尚未出现。所以指数依然存在走弱消化估值的可能,等待二季度后期真正的盈利改善。不过这种调整更多是战术层面的,战略层面2023年是牛市第一年的大格局不会改变,因为盈利和增量资金即使不及预期,也很难再比2022年10月更差了。

  行业配置方面,熊转牛第一波估值修复已进入尾声,配置风格偏向防御,重点关注行业的业绩兑现。成长二季度可能会偏弱,全年关注新赛道;金融地产低估值,或可以超配到2023年年中;消费中,疫情和地产政策驱动的修复是年度逻辑,不只是短期博弈性逻辑;周期长期逻辑好,但二季度可能会受到海外经济波动的影响。

  西部证券

  盈利底需进一步夯实

  当前经济复苏仍处早期,业绩底部尚需夯实。虽然一季度整体经济数据超市场预期,但是受到价格回落,库存周转趋缓,以及企业利润滞后确认等因素影响,A股盈利底部仍然需要进一步夯实。

  存量博弈下,业绩超预期行业成交分流是市场调整的短期催化因素。近期电新,家电等行业龙头业绩超市场预期,推动资金回流绩优股,引发前期交易较为拥堵的TMT行业全面调整,进而引发担忧情绪,进一步加剧市场调整。

  随着4月下旬对于经济与业绩的预期逐步夯实,5月联储加息后海外流动性预期有望改善,叠加央企指数及ETF上市推动增量资金流入,市场中枢有望迎来进一步的上移。建议配置具有明显估值优势的

  修复基本接近尾声

  “填坑”式修复基本接近尾声,国内经济复苏斜率放缓,“弱复苏”迹象日益突出,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的拖累开始显现。一季度国内GDP同比增4.5%,环比增2.2%超越市场预期,3月中定调全年增长5.0%的增速目标不难完成,二季度在低基数效应下,同比增速应为年内高点,但环比高点在一季度,“L”型复苏预判不变。从政策定调来看,“高质量增长”接棒“高速增长”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综合而言,二季度为数据验证期,出口、地产、消费等表现较优的分项能否延续强势成为关注的重点。海外方面依旧存在不确定性,5月美国大概率将结束本轮加息,而美国经济究竟是否“着陆”,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仍存在较大分歧。从近期数据看,美国内需依然呈现出“韧性”状态,通胀水平较难回到疫情前。而欧洲受罢工影响,制造业PMI远不及预期,服务业依旧火热,“抗通胀”之路同样远未结束。

  配置方面,我们认为TMT主线不变,但AI相关赛道此时的配置性价比较低,入场时机不佳,复苏相关板块仍有一定空间。而此前被AI“吸筹”的军工、机械等成长股短期内或有较优表现。整体而言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农业、啤酒、军工、机械、电新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