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快讯

江南小城太仓缘何成为“德企之乡”丨聚焦资本市场“新地理”

来源:证券时报2023-02-01 08:24:03

  1月31日,2023太仓高新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6个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其中太仓规模最大的德企舍弗勒旗下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项目在列,总投资达3亿美元。

  舍弗勒在太仓加码投资,是德企投资太仓的缩影。作为江苏苏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太仓常住人口仅有80多万,却已集聚了470多家德企,占中国制造业德企的约10%,年工业产值超过600亿元。

  “张先生,是太仓大还是江苏大?”多年前,时任太仓首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总裁的张臻伟在德国曾被这样询问。太仓,在德国比在中国拥有更大的知名度。

  一座江南小城为何对德国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太仓又是如何形成“德企之乡”的?日前,证券时报记者走进太仓,与政府部门、德企以及相关协会深入交流,探讨太仓成为“德企之乡”的动因以及发展趋势。

  德企与太仓结缘30年

  克恩-里伯斯、通快、海瑞恩、托克斯……漫步在太仓高新区的南京东路上,多家德企的名字映入眼帘。

  德企与太仓的结缘,始于1993年。当年,作为大众汽车的供应商之一,德国巴符州的弹簧生产企业克恩-里伯斯也计划在上海周边建厂。

  “上世纪80年代,德国大众汽车在上海落地之后,很多德资供应商企业也想来中国发展。”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段月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克恩-里伯斯前总裁斯坦姆博士1993年来到中国选址设厂。考察了十几个城市后,斯坦姆博士觉得太仓浏河塘两岸的杉树很像家乡的黑森林,有“家的感觉”,心生欢喜,于是决定留下,由此成为第一家落地太仓的德国企业。

  当年8月,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50万马克、6名员工,租了400平方米的厂房,克恩-里伯斯开启了在中国生产弹簧业务。

  在斯坦姆博士的积极推介下,太仓逐渐被德企知晓,克恩-里伯斯的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斯坦姆博士朋友的公司纷至沓来。

  通快是落户太仓的第八家德企。通快前董事长莱宾格博士与斯坦姆博士在飞机上聊到了太仓,于是舍弃上海青浦等地方,选择落户太仓。

  通快中国区总裁杨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向中国出口机床18年后,通快2000年开始直接投资中国市场,首站选择在太仓设立金属薄板制品有限公司,“实际是一家钣金加工厂,当时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打造成一个样板展示车间,让客户既能看到我们设备的优势,也能让客户逐步接受钣金加工这一营业模式。”

  “可以说,克恩-里伯斯落户,奠定了如今太仓‘德企之乡’的重要基础。”段月强向记者表示,到2000年左右,太仓仅有十余家德国企业,多是斯坦姆博士推荐而来。

  太仓的对德开放史,也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缩影。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太仓引进德企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段月强告诉记者,截至2007年,太仓集聚的德企已达100家,从1家到100家,历时14年;2013年太仓迎来第200家德企,第二个100家历时6年;到2018年德企达到300家,时间再次缩短至5年;2021年10月,太仓第400家德企诞生,从300家到400家仅用时3年。

  2022年,太仓对德合作跑出加速度,新引进德资项目近60个。去年12月16日,莱茵TÜV在太仓投资建设的长三角运营中心正式开业,一期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包括5000多平方米的光伏组件实验室、2000多平方米的电磁兼容(EMC)实验室,以及4000平方米的汽车电子和汽车零部件测试实验室。

  “作为莱茵TÜV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长三角运营中心项目从设想、规划、建设到启用,充分显示出我们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莱茵TÜV上海及苏州公司执行董事陆勋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长三角运营中心一期投用的同时,长三角运营中心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将进一步扩展至纺织品、化学、轻工、电气安全检测实验室,有望在2023年底前竣工。

  目前,太仓德企总数超过470家,制造业德企数量占全国的比重约10%,累计投资太仓超过50亿美元,年产值超过600亿元,德企以太仓0.24%的土地创造了该市8%的GDP和17%的规上工业产值。

  随着太仓成为德企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德企之乡”名气也越来越响。2008年11月,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授予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至今仍是两国部门共同授予的唯一一个在德国工商界有着极高知名度的基地;2019年太仓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写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列入国家顶层设计。

  德企持续加码投资太仓

  在德企源源不断涌入太仓同时,已落户的德企同样在加码投资太仓。据悉,半数以上德企在太仓开展本土化研发,90%以上早期落户德企实现了增资扩产。

  1月31日开工的舍弗勒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项目,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驱动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是舍弗勒集团为顺应汽车电动化趋势,保持集团在大中华区技术和市场的领先优势,服务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设立的一个重要项目。项目达产后,舍弗勒年产值和税收将实现翻番。

  张臻伟1995年来到太仓,担任克恩-里伯斯太仓公司总裁。他告诉记者,落户30年来,克恩-里伯斯厂房面积已从昔日租用的400平方米到自建的7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到12亿元,占该公司全球的比重超过20%,员工人数也达到1000余人。

  通快在太仓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厂房面积也已达到4万平方米,员工1000余人。“2008年通快在太仓开启了本地化生产,目前已在太仓布局了3个业务群,通快中国2021/2022财年(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实现销售收入5.75亿欧元,同比增长9.6%,创下通快在华22年以来历史新高。”杨刚向记者表示,“通快中国营业收入占通快全球的比重约在15%,曾一度成为德国本土市场以外最大的海外市场。”

  杨刚向记者表示,本地化生产一是基于供应链的快速反应;二是基于成本考虑;三是基于快速响应本地客户的创新。

  “从最初的销售和服务,通快目前已开始转型为总部型企业,包括研发、生产和产品管理等职能。”杨刚希望,未来可以发展成为亚太中心,在满足中国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后,也能为亚太其他地区的姐妹公司提供服务。

  1月2日,联合电子太仓工厂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扩建项目正式启动,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预计2024年7月建成投产,届时太仓联电销售收入将超100亿元。

  联合电子总经理熊伟铭说,联合电子太仓工厂主要生产新能源车用电机、电桥、功率模块产品,目前已成为博世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标杆工厂。

  当前,太仓正锚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增长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德企集群效应,集聚联合电子、舍弗勒、博世马勒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供应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制造一辆汽车,70%以上的零部件都可以在太仓找到。”段月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舍弗勒集团是太仓最大的德企,年销售额约200亿元,其双离合器系统总成市场占有率高达15%;克恩-里伯斯生产的弹簧,前两年仍保持行业七成的市场份额;德国的前十大机床企业,6家已经落户太仓。

  “智能+制造”是德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太仓深耕对德合作30年来,除汽车产业链德企加大投资布局外,段月强告诉记者,中国商飞落户上海后,太仓也开始引导相关德企向航空航天转型,“太仓建设了中德生命科学园,已有一些德资医疗器械企业考虑入驻。”

  “德企之乡”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一座江南小城,为何会受到德企的青睐?“德企之乡”又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是莱茵TÜV集团最大的海外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太仓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当地的产业结构与莱茵TÜV的技术优势及业务发展重点不谋而合。”在谈及为何将长三角运营中心设立在太仓时,陆勋海这样说。

  在已卸任克恩-里伯斯总裁,转任太仓欧商会主席的张臻伟看来,太仓“德企之乡”并非政府规划,而是市场化运作而来,“它的形成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性是指首家德企落户。张臻伟分析,在德国,很多企业都在小镇上,德企认为制造业并不适合布局在大城市,安静的小城小镇更为合适,但同时各方面设施也要便捷,而太仓恰好符合这一条件。

  太仓是距离上海最近的沿江沿沪城市,太仓主城至上海市中心只有50公里,乘坐沪苏通铁路至上海虹桥枢纽仅需约26分钟。同时,太仓港是长江第一大港,2022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突破2.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年位居江苏第一。

  “德企落户太仓之初,上海只有虹桥机场,进出也很方便,再加上太仓有自己的港口,货物进出同样便捷。”张臻伟说。

  除地理位置等优势外,太仓政府对德企的态度也被认为是“德企之乡”形成的重要因素。

  段月强向记者透露,那时,与大部分德企的前期谈判都很艰难,往往持续几个月,但一旦建立了互信,双方都会基于契约精神兑现承诺,“首家德企落户时,太仓对外招商只有中文合同,斯坦姆博士团队仍爽快地签约了,在随后的买地扩大生产环节,也几乎没有律师介入,双方形成的契约精神实在难得。”

  陆勋海也向记者表示,“从第一次会面开始,在接触过程中发现太仓当地政府对我们的业务情况十分了解,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促成合作的诚意,长三角运营中心从项目规划到建设,太仓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配合。”

  “太仓市政府一直强调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对企业要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段月强表示。

  如果说首家德企落户是偶然,那么逐步形成数百家德企集聚则是必然。“太仓‘德企之乡’品牌打响后,不断形成良性循环。”段月强向记者表示,“德国企业很注重长期战略,在中国市场获得盈利后,再继续投资到当地。”

  小镇的优势、政府的支持之外,在杨刚看来,德企之间以及政府与德企之间的顺畅沟通,也是太仓独特的优势。

  张臻伟1995年初到太仓时,只有三四家德企在太仓,企业每月自发聚在一起,是最早圆桌会议雏形,但联系相对比较松散。随着太仓德企逐步增多,德企有了共同的问题、共同的诉求,为更加方便地沟通,太仓欧商投资企业协会(TRT)于2006年成立,成为德企之间以及德企与政府的沟通交流平台。

  去年,苏州出台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政策,符合苏州产业发展方向的单个项目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资金奖励。“该政策最初想法即是在太仓欧商会组织的德企与政府座谈会上的思想碰撞,最终促使政策出台。”张臻伟向记者表示,政府鼓励德企把利润转为投资,实现了三赢,对德企太仓公司而言,获得了总部的投资;对德企总部来说,省了税;对地方政府来说,实现了招商引资。

  “双元制”教育助力

  在张臻伟看来,“德企之乡”形成的原因还包括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引入太仓。

  “双元制”职业教育即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学生入学即入职,“工学交替”完成职业教育。

  落户太仓后,克恩-里伯斯每年要高质量生产上亿个零件,但太仓缺少能快速上手的模具工。当地职校毕业的学生,不仅专业不对口,也没有摸过机床,缺乏实操经验,招来的工人,既不会给机器加油,也没能力维修。斯坦姆博士就想把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引入太仓。

  2001年,在中德政府的推动下,太仓建成国内首家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由克恩-里伯斯、德国慧鱼、太仓高新区政府和太仓中专共同经营,克恩-里伯斯由此也成为首家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德企。截至去年10月,该培训中心已为太仓累计输送500多名优秀技术工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德企落户太仓,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幅提升,需要的工种也越来越多,许多德企纷纷效仿克恩-里伯斯,设立培训中心。目前,太仓已拥有18个“双元制”培训机构,构建了“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育出1万多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杨刚告诉记者,“双元制”对蓝领工人的培养,已可满足太仓德企的需求。

  在德企的概念中,培养的学员进入产业,产业获得长远发展,最终衡量的指标是产业税收情况。“即便被同行挖走了,也在产业内。”张臻伟表示,“事实上,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要有一批师傅,也会倒逼企业员工加强学习,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

  “‘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2001年引入太仓后,也被认为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最好实践。”张臻伟向记者表示。

  目前,太仓制定了全国首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成为我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双元制”本土化创新实践走在全国的前列。

  记者观察|太仓进一步打响“德企之乡”品牌路径明确

  太仓深耕对德合作30年,大幅提升了当地的产业水准。

  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段月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德企陆续落户太仓后,太仓本地800多家民营企业与德国企业开展合作,也带动当地民企发展,“目前太仓民营企业管理者大都是第二代,多数受过良好教育,具备一定国际视野,与德企之间具备了合作的基础。”

  以太仓高新区为例,目前累计有600多家本土企业、科研院所与德资企业开展了产业配套、创新协同、人才共育、资本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畅通产业循环、增强上下游协同,推动太仓成为全球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国际高端智能机床产业集聚区。

  站在对德合作30周年的时点,太仓如何进一步打响“德企之乡”品牌?

  太仓欧商会主席张臻伟表示,利用德企集聚效应,促进中德产业融合发展,尤其是太仓德企与民企的深度合作,是太仓下一步需要深耕的领域。

  “太仓可设立中德总裁联合班,加强德企与民企互相沟通,借助德企世界级产能以及产业工人优势,促进民企的发展,合作领域可从企业之间拓展至产业之间。”张臻伟建议。

  同时,还应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德企走进太仓。“原来地方招商多是通过供应链招商,未来可通过产业链和资本链招商,让德企与太仓民企融合发展,各取所长。”张臻伟说,“只有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才能源源不断吸引包括德企在内的外资。”

  “隐形冠军是未来的招商重点,也包括德国家族企业中的头部企业。”段月强介绍,去年12月苏州包机赴欧考察时,招商团队奔波4200公里,拜访了欧洲20多个项目。

  根据《太仓市进一步深化对德经贸合作 打造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十四五”实施方案》,到2025年,太仓欲建成国家级对德合作示范区,德企总量力争达到600家,隐形冠军企业80家,德企工业产值、累计利用德资分别达到1000亿元、100亿美元。

  太仓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全领域放大对德合作优势,全力打造国家级对德合作平台,新引进德企50家以上;高水平建设AHK学院,构建“双元制”人才培养创新区;高质量办好对德合作30周年、德国“太仓日”等系列活动,全力运营打响“德国风情街”商业品牌。

  目前,太仓正着力打造原汁原味德式街区场景——海运堤旁的罗腾堡德国风情街,坐落有德国酒店行业翘楚“玛丽蒂姆”,塑造“德企之乡即故乡”的城市印象。

  此外,高端人才的短板也需补齐。通快中国区总裁杨刚表示,太仓对白领尤其是技术白领的培养仍有短板,当地高校尚不成熟,太仓应加速推动高校落地,在本地培养高端人才。同时,为满足外企高管子女的国际化教育需求,太仓还应多引入国际化学校。

  “对未来德企的落户和加大投资还是很有信心的。”谈及太仓“德企之乡”的发展前景,张臻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