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行业

应坚持不懈治理金融市场乱象 整治金融市场乱象

来源:金融投资报2023-02-26 09:54:40

  未来的金融监管,需要 的 不 但 是 标 本 兼治,还需要深入到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连发6条自律处分信息公告,涉及机构包括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广州农商行等6家银行。从处分信息来看,本次处分剑指部分银行在开展债券承销发行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或是通报批评或是警告,并要求各家银行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1月30日,厦门银行因违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规定等23项违法行为类型,被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给予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2月6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份刑事判决书显示,盘锦银行原营业管理部总经理冷某松伙同该行领导顾某、商人马某,由马某收购空壳公司后在冷某松负责的营业部办理2000万元贷款用于购买股票,炒股所得利益均分,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看完以上新闻,让人不禁想问,银行业怎么了?这是偶发事件还是冰山一角?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发力,治理银行业市场乱象,维护中国经济金融安全。笔者关注到,开年以来,监管部门发布了各种监管政策以及处罚公告,目的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成因有很多种,诱因也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最 开始的风控不过关,风险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风险和危机产生。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金融监管是通过人为手段违背了金融市场规律,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但现实却是越是不加以监管,金融市场越是会往畸形方向发展。事实上,社会上对于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业监管的呼声早已在数年前就已经出现,股市熔断前的资金杠杆、房地产的杠杆,可以说都是金融监管不力造成的。监管部门近期对银行业监管的不断加码,也是对今后金融风险的未雨绸缪。

  金融风险究竟从何而来?当前,一些银行的对外宣传往往都是将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强调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在品牌宣传中这样表述的确能够提升银行的影响力,更有利于银行获得更多的客源,以便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现实利益。但是,一旦银行面对大客户时,他们往往会对大客户们“言听计从”,并想方设法满足这些大客户的需求,以便一次性就赚个盆满钵溢,底线的松动或是无视底线,风险便往往由此而生。

  一般而言,银行月末、季末、年末的拉存款任务会让不少员工感到“头大”,各银行的领导层秉承的则是“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拉满存款就是好猫”。因此每到冲击的时间点上,不少员工会无视银行的各种规章制度,上面的监管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管这看起来似乎完全不足以形成风险,但银行员工为了完成任务采用的方式,监管领导的选择性忽视,自然会让银行从业人员对风险的警惕抛之脑后,风险此时便急剧膨胀。

  再加上监管力度不够,令诸多银行从业者在这种环境中习以为常。尽管前期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没有导致金融风险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已经安全,而是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开年以来,监管方面的“重拳出击”就是为了将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漏洞都堵上,以防这些问题成为未来金融风险爆发的“导火索”。

  归根结底,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源,或在于中国传统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不排除有些人会将心思花在寻找监管文件的漏洞方面,以此来寻找获利机会,而不是认真做好应该做的工作。因此,未来监管部门应该从两大方面进行监管:一是继续推出监管政策,堵住银行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种种漏洞。二是要继续通过审计、核查、走访等方式对各级金融机构进行现场监管。对于违背监管政策的机构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同时各级监管不力的监管机构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未来的金融监管,需要的不但是标本兼治,还需要深入到银行金融机构当中,对银行从业人员的选拔、资质、诚信等方面进行调差、监督,以确保从业人员对金融风险的把控,对金融工作的专业化等方面,都能够一一落实到位。总而言之,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监管方面坚持不懈的从严治理。更重要的是,监管方面要敢于对金融业“做大手术”,并坚决打击金融业违法行为,以维护中国经济金融安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