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百天 平均涨幅达100.06%
科创板开市百天,伴随监管、运行的常态化,预计后续科创板公司的估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合理的修正。
科创板开市百日考
10月29日,是科创板正式开市的第100天。这百日来,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之地,多个实践环节证明注册制的实验推广已经取得超预期成果,询价环节经过市场自我调整后亦趋向理性。更为重要的是,一大批具有研发优势及科技创新优势的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资本支持。券商作为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也激战科创板,但目前各家券商的差距逐渐拉开,头部券商业务优势更为明显。科创板实践中的种种成果,不仅体现出科创板对于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意义,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10月29日,科创板首批企业上市满百日,对于这片注册制改革之地的尝试,市场正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发现,科创板开市以来的100天内共有53家科创板公司完成发行,其中36家企业开板上市。
这意味着,除去开市首日交易的25家公司外,其间新上市的公司数量仅有11家。与此同时,另一个与科创板诞生就萦绕不断的问题也远未消弭——那就是发行和成交的高溢价问题,数据显示,科创板公司发行价普遍较行业平均市盈率高出数倍,最高者相差达14倍。
然而从近期科创板IPO节奏来看,科创板的新股审核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科创板的高估值、高溢价现象只是注册制试点改革初期的“阵痛”,只要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变,伴随着新股供给的不断增多、市场预期的充分博弈,科创板的价格也将逐渐回归理性。
新的速度
科创板开市后,新股上市的数量似乎并不如市场所期待。
据数据统计显示,自首批25家企业上市截至10月25日,仅再有11家公司实现挂牌上市。
对此有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表示,前期科创板开市公司数量较多,与监管层和拟IPO企业和保荐机构做了较多提前沟通和准备有关,而后续的科创板审核则进入常态化阶段。
“为了迎接科创板开板,所以攒了一批企业集中上市,这并不意味着后续的审核速度变慢了。”一位接近交易所的券商人士透露,“整体情况还是和排队企业的问询反馈、预披露等具体的进度和节奏有关系,并不存在人为主观的调节因素。”
不过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观察来看,近期科创板公司的发行、上市速度似乎有所加快。
从发行家数来看,科创板8、9两月份分别仅有1家公司和5家公司实现发行。而进入10月份后,当月已安排发行的科创板公司家数已达17家。其中以10月25日为例,仅一天内就有多达7家科创板公司完成发行,为科创板开市以来发行家数最多的一天。
此外,亦有2家公司已将发行时间确定在11月份。在业内人士看来,10月份之后科创板公司发行家数的增多趋势,或将在第四季度得到延续。
“十一长假之后的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了,这也会让科创板公司的数量供给逐渐再上一个台阶。”华东一家券商保代表示,“前期监管层主要在磨合科创板的发行和交易制度,但随着运行时间的拉长,科创板正在逐渐进入平稳运行阶段,届时公司数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科创板的后备大军并不稀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25日,包含辅导期在内的科创板公司已达157家,其中已提交申报且尚未完成发行的科创板公司达99家。
“随着第四季度的放量,今年年内科创板公司的发行数量有望达到70-80家的规模。”前述接近交易所的投行人士指出。
高溢价“阵痛”
另一困扰科创板的争议点,在于新股和次新股的过高估值现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0月25日已上市的36家科创板公司中,14家公司发行价涨幅超过100%,其中安集科技、心脉医疗、南微医学三家公司涨幅接近200%,36家公司发行价平均涨幅为100.06%。
即便如此,科创板公司股价较上市首日收盘价,仍然出现了大范围震荡回撤。
统计显示,截至10月25日上市的36家科创板公司中,多达28家公司股价较上市首日收盘价出现下跌,跌幅超过10%的有26家,其中5家公司股价跌幅超过40%,而晶晨股份的回撤幅度则近乎腰斩达57.66%。
相比之下,仅有南微医学、沃尔德等6家公司仍较上市首日价格有所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较上市首日出现的大范围回撤,主要原因与科创板实施的上市首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有关。
“因为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新股炒作效应导致了科创板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较高的现象。”汇金系一家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表示,“但在次新阶段,这种过高的股价往往会伴随市场的冷静逐渐有所平复。”
尽管如此,科创板的整体高估值现象似乎仍然存在。
以同样在港股市场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中国通号为例,截至10月25日收盘价是,中国通号以8元/股的收盘价较其H股股价溢价高达91.40%。
这一溢价程度远超多数A+H股的公司,据记者统计发现,在114只A+H同时上市的A股公司中,中位数溢价率为65.72%,而中国通号的同期溢价率能够排名第39位。
事实上,这已是中国通号较高位下跌之后的结果。在其收盘价达到上市以来最高值的8月5日,其A股溢价率一度高达186.89%,排名所有A+H股票中的第16位。
“关键的问题在于,打破23倍市盈率限制之后,一些科创板公司的发行价本身就不低了。”上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层也在采取相关手段试图遏制科创板公司高价发行背后可能存在的乱象。例如中国证券业协会9月底曾下发通知,要求严控部分券商为科创板公司发行出具投资价值报告的质量,促进新股合理定价。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较高的发行价是科创板试点初期必然经历的“阵痛”,监管应当对其保持一定的试错容忍度,而当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后,发行价和上市首日收盘价也将进一步向理性回归。
“从投资者数量来看,科创板的资金规模本来应当小于主板,但由于板块设立较新,同样题材的股票初期在市场中供给有限,所以溢价程度也比许多公司要高得多。”北京一家头部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但如果最终要坚持市场化方向改革,监管不应当对高溢价的现象采取过多父爱主义措施。而且在增量科创板公司持续不断的输出下,伴随监管、运行的常态化,预计后续科创板公司的估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合理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