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捕捉“黑马”的
一般来说,一只股票敢于逆势上涨,无非有两种情况:主力已绝对控盘,或主力预期该股仍有极大潜力,遂敢在目前价位有恃无恐。这两种情况下主力的心态截然相反,个股的潜力也相差很大,因而需要正确区分。
主力已绝对控盘的个股,此前涨幅必然十分惊人,个股的走势实际上完全掌控在主力手中而平常的成交量非常稀少,一旦大盘暴跌,表现一下自己的实力则很有好处,这时候比平时更能吸引买盘。从主力心态上说,逆势拉升是为了更好地出货。而有宏伟目标的个股则不尽然,因涨幅已较为可观,持有者心态已普遍不稳,一旦大盘跳水,落袋为安的心态随之占据上风, 此时的成交量往往会创出历史新高。而主力得手后,反而会降低上攻速度,一方面是短期能量消耗过大,需要进行休整,另一方面也可化解追逐强势股的跟风盘。但这种表面上的攻势不济,却是真正的牛股区分于全控盘个股之所在。投资者应当能忍得一时的寂寞,方可取得丰厚的回报。不过,目前主力心态普遍趋于浮躁,投资者所需等待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种反而会使后期上升空间相对有限。
有意思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大盘会由于一些突发性利好因素而出现暴涨,个股出现普涨局面,却有个别股票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万红丛中一点绿”,或者虽然勉强上涨,却小涨小回,成交量放得很大,却总是滞涨。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ST深安达(0004),2000年春节后首个交易日(2月14日),受政策面重大利好的刺激,大盘跳空高开高走,个股普遍上涨,两市近 千只股票中只有深安达以绿盘告收,特立独行的特点显露无遗。投资者对于这些股票同样需要 密切关注,因为这种表象背后可能蕴藏着更深刻的含义。
一般而言,在大势极端向好时,有主力主持的个股固然会大涨,即便是无实力机构把持的个股随波逐流,也不会表现如此之差,除非是两种情况:其一,个股基本面发生了严重恶化,而当前的股价尚未反映出来,先知先觉的主力借大势走好之际大举出货;其二,主力正在建仓,但仓位并不足;为避免建仓成本过高,有意压制股价。从这个角度上说,此类个股往往是往两个极端发展,自然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后者,由于主力建仓成本抬高,目标位也有可能相应提高,将来成为大牛股的概率极高。要区分这两种情况,可以观察个股在大势趋缓或转势时的表现,如果是主力出货,则个股会继续走坏;反之,个股会有相反的表现。这种走势完全与大势背离的股票,其主力必然有着必胜的信念和强大的控盘能力,当大盘转入弱势时,这种股票尤其可贵,它们会成为弱市中的强势股。
上面提到的深安达,在2000年2、3月份的飚升行情中一直维持横盘格局,甚至到5月中旬还曾经重新杀回箱体,但此后便一路缩量上攻,短短3周内涨幅高达70%,远远超同期大盘的涨幅。当然,这种个股数量绝对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情况是滞涨的情况,但只要成交量能有效放出,而大势转弱时个股走势强于大盘,则该股就值得重视。一个经典的战例是天一泵业(0908)。该股自1999年2月初上市后,可谓是利空不断,先是有文章点名声称该股上市即丧失配股资格,大发了一通感慨;其后,公司宣布拟扩大经营范围,增加高科技等项目,却迟迟不见重组动作,又引发了舆论的争执。在“5.19”之后一个半月的大行情中,该股尽管成交量明显放大,6月份的换手率达到175%,但涨幅很小。可是在随后的7月份之后跌势中,该股却开始表现出独立个 性,并在年末发动了一轮强劲上攻,最高涨幅达到400%以上,成为一只超级大牛股!
我国股市自1996年以来步入板块行情时代,每轮行情均有相应的投资理念作为上涨的原动力,其中,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就是行业板块的联动概念,在弱市中一旦有某只股票连续走强,往往会从其行业属性上寻找原因,挖掘一系列所谓行业“利好”,行业中的其他个股便趁机借题发挥,事后发现领头羊的炒作基础与行业无关,便又一窝蜂下跌。例如,1998年年底炒作阿城钢铁时,市场舆论宣称是“钢铁股的复兴”,邯郸钢铁等钢铁股亦小涨一把,随后却发现非但不是“复兴”,反而是要跳出钢铁行业,板块联动效应也就随即烟消云散了。另一方面,行业板块的联动确实也可以起到壮声威的作用,因此往往成为一波行情的主流。当大潮退去后,领头羊固然已成过去,板块升势亦如烟散去,但有时其中却会有个别股票维持强势,并未随行业板块整体下调。这种现象很难察觉,但其中却蕴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