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函令两家审计大所“蒙羞” 一张张超600万元的IPO大单
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收入规模、人员规模扩大的情况下,保持及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防止出现“大而不强”的状况将是各事务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看门人”须守土有责
今年初,原A股白马标杆股之一的康得新业绩暴雷,“119亿元财务造假”震惊市场,继而审计确保其财报真实性的瑞华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根据证监会认定,康得新财务造假从2015年开始,持续了长达4年时间。而从2013年起,瑞华连续5年对前者的财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直到2018年康得新深陷危机,在大部分董监高已然无法保证年报业绩的真实性情况下,瑞华才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而在康得新财务造假的4年间,瑞华共收取840万元审计报酬。
瑞华近几年由于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从而屡接证监会罚单。
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1月,瑞华因为华泽钴镍2013年度、2014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出具了存在虚假记录的报告而被证监会没收业务收入;此前,瑞华还因在亚太实业(维权)、键桥通讯的审计中存在问题而被责令整改,风波不断。
另一方立信近两年违规的案件也不少。
2018年12月24日,立信为*ST国药审计过程中,不仅未发现财务报表中占当年营收八成以上收入为虚假的事实,还未发现虚增业务收入的交易方公合实业时任总经理是*ST国药财务总监黄某华配偶,两家公司存在关联,被证监会“没一罚一”,处以合计190万元的罚款。
这种财务审计“失误”的情况,在资本市场似乎并不少。
7月9日,第一财经科创板研究中心根据证监会公开处罚信息,对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案件当中的券商、律所、会计所以及评估机构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发布了《中国A股市场中介机构信披风险警示榜(2008-2018)》。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的信息披露类违法案件中,有10家审计机构涉及的案件违法程度较为严重,其中包括众华、立安达、立信、兴华、瑞华、大华、亚太、中审华、中兴华以及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