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市场

方正证券:短线大盘盘中还有回调压力,下周有望先抑后扬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2023-05-21 09:57:00

  核心观点

受内外经济数据的扰动,叠加退市家数的逐步增多,本周大盘盘中波动加大,市场风险偏好较低,热点轮动较快,量能也未能得到释放,随着经济数据及金融数据的“利空出尽”,随着美联储政策的逐步明朗化,市场风险偏好有望重新提升,A股有望重新走出震荡盘升走势,下周大盘有望先抑后扬,结构分化现象有望改善。

  盘面分析

  内有公布的4月固投、社零、工业增加值等国内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公布的社融、信贷及M2等金融数据低于预期,国内商业银行下调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盘中一度跌破“7”大关,外有美通胀持续高位运行,美元指数震荡走高突破103关口,美股震荡走高,内外因素共振,本周大盘盘中震荡加大。最终,本周大盘以0.34%收盘,创业板上涨1.16%,两市总成交量较前一周减少约15.8%,这表明内外因素的不确定性,场外资金观望为主,场内资金活跃度降低,市场“围城”效应较弱,市场情绪不高,信心有所不足。

  量能大幅减少,结构分化依旧,热点转换较快,结构行情难以持续,大小市值之间还难以形成共振现象,蓝筹与题材“跷跷板”现象未改,追高易套,杀跌易损。本周五,沪深京三市有27家个股涨停,涨幅超过10%涨停板之上的个股有37家,无个股跌停,跌幅超过10%跌停板之上的个股有4家,有153家个股涨幅超过5%,有67家个股跌幅超过5%,盘口有转好迹象。

  本周,机构调仓力度减缓,持续热点不突出,结构轮动现象较为明显,涨幅居前的为5G概念、通用机械、半导体、电子、军工、保险、医药等,表现较弱的为文化娱乐、房地产、建筑、软件服务、商业连锁、农林牧渔、电力等。量能难以释放,结构分化依旧,赚钱效应改善,亏钱效应仍存,大盘波动加大,大小仍难共振,“八二”现象为主,是本周盘面主要特征。

  技术面分析

  从技术上看,本周大盘走出探底回升、冲高回落的走势,3300点得而复失,但以红盘报收,并呈价涨量缩态势。5周线、10周线得而复失,20周周线失而复得,90周周线反压,周K线为阳“十字星”,量能的急剧萎缩,大盘又处于相对低位,意味着市场空方杀跌动力不足,短线有止跌企稳迹象,大盘有望走出反弹走势,但周线MACD指标即将死叉,也将抑制短线大盘上行空间。

  日线技术指标显示,本周五大盘低开低走,盘中绕前一收盘点位运行,尾盘以下跌报收,并呈价跌量缩的态势(沪市价跌量缩,深市价涨量缩)。5日线及60日线得而复失,90日线失而复得,K线组合为阴“十字星”,由于日线MACD指标还处于空头强化,短线盘中还有反复,但量能的萎缩,市场空方杀跌动力不足,短线有反弹的要求。

  分时图技术指标显示,15分钟及30分钟的MACD指标及SKD指标空头依旧,60分钟SKD指标空头强化,大盘盘中还有回调要求,但60分钟MACD指标依旧处于多头态势,大盘盘中回调空间有限。

  上证50价跌量增,5日线反压,中短期均线空头排列,K线组合为“阳十字星”,短线止跌企稳的态势明显,盘中进一步回调的空间有限,技术上存在反弹要求,并挑战5日线附近压力。

  沪深300价跌量缩,5日线反压,中短期均线空头排列,K线组合为阴“十字星”,价跌量缩的量价关系,短线大盘盘中还有回调压力,但回调的空间有限,SKD指标回调至底部,再回调后有技术性反弹要求。

  科创50价涨量增,5日均线拐头向上上穿10日均线,并将形成金叉,90日线即将上穿年线形成金叉,指数收复90日线及年线,日K线组合为“射击之星”,尽管技术超买导致指数偏离5日线,短线盘中将围绕年线反复,但价涨量增的量价关系,日线MACD指标即将金叉,90日线及年线的支撑,盘中反复后,还将继续上行。

  创业板价涨量缩,5日线得而复失,收盘继续站在10日线之上,尽管量能未能释放,但日线MACD指标继续多头强化,加之K线组合的技术形态,指数盘中还有反弹要求,继续挑战5日线及20日线附近的压力。

  综合各宽基指数的技术分析,我们认为,短线大盘盘中还有回调压力,但继续杀跌的动力在衰竭,回调的空间有限,短线大盘有望走出收复3300点整数关口的上涨走势,量能决定大盘的运行节奏及运行方式,若量能能够重新有效释放,无论短线盘中涨跌,则大盘有望走出斜率较高的上涨走势,若量能难以有效释放,则大盘绕3300点震荡蓄势运行,上涨斜率较低,量能依旧成为大盘走势的关键,下周大盘有望走出盘中先抑后扬走势。

  基本面分析

  近一段时期,美元指数走出上涨走势,在市场预期美联储有可能暂停加息之际,美元指数不跌反涨,重新上涨至103之上,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连续走出回升走势,盘中一度突破3.7关口,美纳指也走出了连创新高走势。那么,是什么原因推动美元指数重启升势,美债收益率重新走强,美纳指走出连创新高走势?

  或许近期美公布的一季度及4月经济数据能给出答案,那就是尽管受基数效应影响,一季度美GDP同比增速仅为1.9%,GDP环比仅为增加0.3%,但若不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美一季度名义GDP增速将为7.7%,4月美国CPI通胀4.9%,低于市场预期的5.0%,但核心CPI通胀5.5%,与市场预期相符,这说明美经济对出现下行态势,但美持续高通胀压力却依旧非常大。

  去年以来,为抑制高通胀,美联储开启了大幅加息周期,5月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BP后,已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上调到5%至5.25%之间,美CPI也已连续10个月下降,已从去年6月的9.1%降至今年4月的4.9%,但美CPI回落的幅度与斜率低于市场预期,尤其是剔除食品价格及能源价格的核心CPI高达5.5%,远高于CPI,这意味着美内生通胀压力非常大,需求较强依旧是制约CPI回落斜率,拉长CPI回落周期的关键。

  那么,美需求较为强劲的内生动力是由那些因素所左右的?我们的观点是:一是在疫情期间美联储推出无限量QE政策,大肆放水推升了美CPI;其二是疫情期间美政府为刺激消费,通过印钞发债的方式向美居民发钱推升了美CPI;其三是过去十多年里,美股走出了罕见的大牛市,美纳指上涨了11倍,美道指上涨了5倍,美经济通过股市成功转向科技的同时,美居民新的财富效应推升了美CPI。

  我们一直强调,股市除了具有直接融资功能,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股市具有资源配置功能,能够推动经济转型,股市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与房地产市场一样的财富效应。一个经济体的消费市场强弱与否,经济复苏的态势如何,是由居民财富效应决定的,居民财富效应决定需求端内生动力强弱,决定着供给端投资力度的强弱,也就决定着这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的速率。

  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短暂下行,居民消费能力降低,需求回落,这是在所难免的,从其它发达经济转型的历史经验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居民消费能力都会出现短暂下行的过程,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日韩经济艰难转型,两国居民能力出现过短暂的下降,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中,美经济从房地产向科技转型,居民消费能力也出现过短暂的下降,一旦经济转型成功,居民消费能力将重新回升,经济重启升势,股市、消费及经济之间也就形成良性互动。

  当前,我国经济刚刚从围绕着房地产的旧经济周期,转向围绕着科技的新经济周期,消费端也从传统消费转向新消费,也就是说国内经济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加速转型过程中,旧经济周期还未完全结束,新经济还未完全建立起来,需求端不旺、供给端回落也就在所难免,这就是为什么进口数据低迷、CPI及PPI持续回落的原因所在。

  但我们也注意到,我国4月出口数据远好于预期,而拉动4月出口的除了机电外,更令人欣喜的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出口远好于预期,已从汽车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科技推动下的新能源消费就是我国当下与未来经济转型方向,再结合充电桩下乡政策的落地,新能源汽车内需大幅增加势在必行,国内经济转型已初见成效。

  从2019年科创板推出并试点注册制,到2020年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再到2021年北交所设立并实施注册制,直至今年A股市场实施全面注册制,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加速推动了国内经济转型过程,大盘也以震荡盘升的方式从2440点上涨至3300点,以科技为主线的结构行情更是如火如荼,A股市场取代房地产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大势所趋,A股市场新财富效应正逐步显现,场外资金正逐步流向A股市场,A股正走在慢牛行情的途中。

  随着A股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随着经济转型加速完成,随着就业状况大幅改善,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升,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回升,A股估值将大幅提升,A股慢牛行情将强化居民新财富效应,形成资源配置→经济转型→经济上行→估值提升→A股慢牛→财富效应→推动消费→拉动投资的良性循环。我们坚定地认为,A股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正在大幅提升,大盘中长期震荡盘升的趋势不会因短期波动而改变。

  操作策略

  受内外经济数据的扰动,叠加退市家数的逐步增多,本周大盘盘中波动加大,市场风险偏好较低,热点轮动较快,量能也未能得到释放,随着经济数据及金融数据的“利空出尽”,随着美联储政策的逐步明朗化,市场风险偏好有望重新提升,A股有望重新走出震荡盘升走势,下周大盘有望先抑后扬,结构分化现象有望改善。操作上,轻指数、重个股,建议逢低关注券商、“中字头”补涨股、“国字号”股、新能源、半导体、“AI+军工”、“AI+医疗”、“AI+制造”及“三低”股,回避短期涨幅过高股、退市风险股及垃圾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