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快讯

中国离“逆城镇化”还差几年(城市化到逆城市化需要多少年)

来源:云掌财经APP2023-01-05 19:36:00

  城镇化之路,到头了?

  过去的50年,我们经历了中国城镇化发展最快速的阶段。这几十年里,工业革命催生了一个个超大城市,在城市化的带动下,中国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1978年到2021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增长到了9.14亿,城镇化率从不到20%到发展到现在的65%。

  但在城市经过这么多年快速膨胀,不断扩展之后,我们越来越发现,城市的外延式发展似乎走到头了。

  现在,要想得到好的医疗资源,要去大城市;上好的大学,要去大城市;拿到想要offer,还得去大城市……有限的空间里,过度集中的资源,“城市病”越发突显。这些超大城市,他们拥挤、节奏太快、通勤时间久得令人崩溃、生活成本高得令人发指,更是疫情泛滥的重灾区。

  过去三年,疫情的冲击下,更是让很多城市的“大城市病”原形毕露。对于那些千万级人口城市来说,每一次疫情爆发,几乎都是在对人口流动、物资、物流、医疗配套等各方面的挑战,更不要说带来的经济损失了。

  信息革命、智能革命的当下,超大城市似乎成了过时经济模式的“野蛮遗迹”。最近,一些不寻常的信号似乎也在预示着,摊大饼式的城镇化之路要改变了。

  22年12月,中央发布了一则改变城镇化命运的战略纲要。这则纲要字不多,但重点却不少。首先他要求21个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其次,9大中型城市停止无序扩张,最后,提出了要重点培育中小城市,重点发展县域经济

  其实,不仅是这则纲要,今年以来,国家已经发布了3份文件,都提到了疏解大城市问题。如此可见,“城市病”的普遍发生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改变盲目扩张的城市化方式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但是城市要瘦身健体,自然会影响到城市的竞争力。城市大不大意味着什么?它关系到一个城市能不能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比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关产业的落地,再比如要修地铁、高铁,都受着城市“大不大”的约束。而城市要瘦身,是不是就意味城市要“变小”?我们真要走上“逆城镇化”的道路?

  我们要注意,12月发布的这则战略纲要,名字就叫《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一边喊着扩大内需,做大做强,一边提倡城市瘦身健体,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仔细看看规划的内容,不难看出,国家仍然在鼓励“都市圈”发展的。他说的是人口和资源可以向中心城市聚集,但不能独肥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一家独大”有什么弊端?我们看看东京和北京就知道了。

  北京都市圈面积是东京都市圈面积的1.2倍,人口是东京的50%,而GDP,却只有东京都市圈的五分之一。为什么差不多的面积,产值却相差这么大?这就要看看他们的城市结构了,东京主城区人口只有1000 万左右,剩下的 3000 多万人口分布在周围的中小城市。要是产业都集中在地价高、成本高的主城,恐怕就很难发挥优势。在周边城市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不但能疏解大城市的“城市病”,还能提高城市的产能和效率。

  所以,国家并非是不允许大城市扩张了,而是要向周边小城市疏散,带动他们一起发展。未来的城市之战,必然不是单个超大城市间的battle,而是都市圈之间的竞争。而大城市要瘦身健体,显然,大城市周边的县,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那么,中国真的会走上逆城镇化的道路吗?目前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城市化不可逆转,也不能逆转。未来超大特大城市仍然会在扩张之路上继续前行,但无序扩张的时代结束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到来了,也是时候给乡镇一些机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