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业务质量评价透视:中信建投、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合规存漏洞,无缘A类
为了督促证券公司归位尽责,推动提升投行业务质量,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通过对投行执业质量、内部控制、业务管理三大指标进行评价,并于12月9日发布了首次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
此次评价期间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评价对象是期间有完成项目的77家保荐机构,评价项目覆盖期间审结的全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首发和再融资项目,共计1349个。最终评价结果,12家公司被评为A类,50家公司被评为B类,15家公司被评为C类。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大中型券商未能获得A类评级,而C类评级中也不乏已上市券商及待上市券商的身影。从质量评价扣分标准来看,执业质量或成为考核重点。近期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中信建投、东兴证券及华金证券或将无缘下一年A类评价。
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头部券商无缘A类 多家拟IPO券商获C类
2022年12月2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根据《试行办法》评价结果分为A类、B类、C类,具体分值由项目执业质量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业务管理评价三类指标按实际情况扣分后,再经比例换算而来。
根据中证协发布的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5家A类券商分别为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国元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联合、中金公司、兴业证券、中原证券、长江证券承销保荐、中泰证券、安信证券、五矿证券、国金证券。
图1: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主承销业务净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中,有6家都未能进入A类评级,分别是中信建投、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招商证券、民生证券和国信证券。
图2:2021年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TOP10及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
相对于大型券商,此次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中,国元证券、五矿证券、国金证券等中小券商获得了较高的A类评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C类评级中存在多家拟IPO券商,其中信达证券已发布招股意向书,并于12月20日进行初步询价;渤海证券处于预披露更新状态;华龙证券为辅导验收阶段;而华金证券仍处于上市辅导阶段。
执业质量或成为投行业务重点
根据《试行办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准分为100分,包括执业质量评价基准分60分、内部控制评价基准分20分、业务管理评价基准分20分。得分排序前20%且不存在重大负面事项的列为A类,排序后20%的列为C类,其余列为B类。
从目前公布的质量评价扣分标准来看,对于执业质量中的项目撤否情况扣分力度明显较大。
图3:部分项目执业质量扣分标准
简单总结一下,券商的投行业务若存在重大瑕疵,被监管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甚至被暂停或撤销业务资格,或者发行人及上市公司因投行业务被处罚、立案调查,且其违法违规行为与券商挂钩,均不能获得A类评级。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投行业务净收入较高的券商中有6家未能获得A类评级,其中至少两家受到过重大处罚。
2020年7月,广发证券因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被采取责令改正、责令限制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并暂停广发证券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其债券承销业务12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2021年9月,海通证券因在开展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顾问业务的持续督导工作期间未勤勉尽责,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后,罚没400万元。
监管加强:中信建投、东兴证券及华金证券或将无缘下一年A类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结果公布后三个月内,券商若触发以下两种情况,将不具备获评A类资格。
第一,评价期内证券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因投行业务违法违规被追究刑事责任、被中国证监会或其他金融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存在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情形,或者证券公司被中国证监会暂停、撤销业务资格的,评价分类不得确定为A类。
第二,评价期内证券公司因投行业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发行人、上市公司因投行业务被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立案调查、且其违法违规或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与证券公司构成重大关联的,证券公司评价分类不得确定为A类。
2022年11月25日晚间,中信证券和东兴证券均发布风险提示,其中,中信建投保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紫晶存储因涉嫌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被处罚。东兴证券则因保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涉嫌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可能因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而被终止上市。
此外,11月25日证监会通报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对违规问题多、情节严重的华金证券,采取责令改正、暂停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以上三家券商依照《试行办法》要求,下一年或将无缘A类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