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

粤开宏观点评9月金融数据:“准财政”效果显著,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2022-10-12 08:31:11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

  研究助理:原野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在恢复中遇到波折,主要是受疫情反弹、前期高温及房地产风险等的影响;需求端看主要是房地产投资下行、消费低迷,基建和出口在支撑经济,但房地产风险仍未根本化解,出口或将伴随全球经济衰退而下行。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5%,四季度同比4.0%,全年增长3.2%。

  在此背景下,6月以来国常会密集部署了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政策性银行发挥起“准财政”的作用,成为宽信用的重要推手。一是新增8000亿支持基础设施的贷款额度;二是两批6000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三是2000亿“保交楼”专项贷款。在此之上,央行、财政部等还推出了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换购房个税退税优惠、公积金房贷定向降息等政策。

  政策发力下,宽信用正逐步浮上水面,通常情况下总量数据率先好转,结构数据再逐步改善。9月金融数据显示,总量已企稳回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10.6%,结束了连续2个月的下滑态势。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多增6245亿元。结构上,企业部门信贷结构良好,中长期贷款保持高增,增幅扩大。但居民部门信贷结构仍存在不确定性,地产托底政策的效力尚待观察,疫情尚存扰动。

  1、社融方面,人民币贷款成最大拉动项,表外支撑显著,政府债拖累减弱,显示实体需求正在逐步恢复。

  第一,第二批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基建项目资本金有力拉动企业信贷,表内人民币贷款成最大拉动项。9月对实体发放人民币信贷新增2.57万亿,同比多增7964亿元。

  第二,信托、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支撑显著。9月委托贷款新增1507亿元,同比多增1529亿元。作为委托贷款的重要组成,住房公积金贷款受到政策放松影响,对委托贷款形成支撑。信托贷款同比少减1906亿元,或由于稳增长压力下金融监管实施力度有所松动,发展日趋规范。

  第三,政府债退坡,但拖累减弱,5000亿元地方专项债剩余限额对冲了部分“财政错位”的影响,这种效力将在10月进一步显现。政府债同比少增2541亿元,上月少增6693亿元,少增幅度显著缩窄。

  2、信贷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居民中长期贷款仍受地产拖累,但地产托底政策频出已产生边际改善。

  第一,基建等政府项目带动企业信贷高增,尤其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好转。截止9月底,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已分别投放3600、1900、500亿元,两批6000亿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全部投放完毕,叠加央行创设的2000亿元以上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与之配套的基建相关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受到提振。9月企业贷款增加19173亿元,同比多增9370亿元,多增幅度较上月1787亿元进一步扩大。其中短贷4741亿元,中长期贷款多增6540亿元,票据融资少增2180亿元。

  第二,居民中长期贷款仍为最大拖累,但有边际好转迹象,或说明房地产市场在密集的地产托底政策拱卫下有企稳态势;短期贷款受疫情拖累再度疲软。9月居民贷款增加6503亿元,同比少增1383亿元,少增幅度扩大。一方面,居民中长期限贷款仍为最大拖累,同比少增1211亿元,但少增幅度有所缩窄。8月监管部门推出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专项借款初期规模为2000亿元,中央财政根据实际借款金额予以1%的贴息。9月底换购房个税退税优惠、公积金房贷定向降息等政策推出,将对房地产市场企稳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居民短贷同比少增181亿元,8月下旬至今,疫情多点爆发对居民消费产生明显制约。

  展望四季度,随着9月底地产政策持续出台,信贷有望从总量企稳过渡至结构改善阶段,尤其是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望企稳。整体看,宽信用还会进一步推进,至暗时刻或已过去,对未来我们可以更乐观一点。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疫情大范围扩散

  目录

  一、社融:总量企稳回升,人民币贷款成最大拉动项,政府债拖累减弱,表外仍有支撑

  二、信贷:基建对企业部门拉动显著,地产对居民部门制约弱化

  三、货币供应:资金活化意愿有所上升

  正文

  一、社融:总量企稳回升,人民币贷款成最大拉动项,政府债拖累减弱,表外仍有支撑

  从总量看,9月社融企稳回升,结构性宽信用政策正在发力。9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40.65万亿元,同比增速10.6%,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下滑态势。新增社融3.53万亿元,显著高于Wind市场预期的2.80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6245亿元。

  从结构看,表内人民币贷款大幅改善,表外委托、信托贷款仍有支撑,企业债、政府债的拖累减弱,积极的因素正逐步走上台前。

  一是第二批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基建项目资本金有力拉动企业信贷,表内人民币贷款成最大拉动项。2022年8月24日,国常会提出在前期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经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的额度。截止9月底,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已分别投放3600、1900、500亿元,两批6000亿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全部投放完毕,与之配套的基建相关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受到提振。9月人民币贷款新增2.57万亿,同比多增7964亿元。

  二是信托、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仍有支撑。9月委托贷款新增1507亿元,同比多增1529亿元。作为委托贷款的重要组成,住房公积金贷款受到政策放松影响,对委托贷款形成支撑。信托贷款同比少减1906亿元,或由于稳增长压力下金融监管实施力度有所松动,发展日趋规范。

  三是5000亿元地方专项债剩余限额对冲了部分“财政错位”的影响,政府债拖累减弱。今年财政靠前发力,本应造成下半年政府债持续拖累社融,然而8月下旬国常会要求5000亿元地方专项债剩余限额需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并且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专项债“弹药”不足的影响,政府债同比少增2541亿元,上月少增6693亿元,少增幅度显著缩窄。

  “准财政”效果显著,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9月金融数据点评

  “准财政”效果显著,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9月金融数据点评

  二、信贷:基建对企业部门拉动显著,地产对居民部门制约弱化

  总量上,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0亿元,较8月大幅改善,政策工具带动下稳信用浮上水面。

  结构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设备更新改造优惠贷款政策支持下,企业部门借贷意愿和能力提升,结构持续改善,表现为短贷、中长贷大幅多增,票据冲量行为弱化。9月企业贷款增加19173亿元,同比多增9370亿元,多增幅度较上月1787亿元进一步扩大。其中短贷4741亿元,中长期贷款多增6540亿元,票据融资少增218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第二批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设备更新改造优惠贷款外,央行再度重启PSL,旨在支持政策性银行加大对特定领域的融资支持,巩固前期资金对信贷的撬动作用。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改善的趋势有望延续。

  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仍为最大拖累,但有边际好转迹象,或说明房地产市场有企稳态势;短期贷款受疫情拖累再度疲软。9月居民贷款增加6503亿元,同比少增1383亿元,少增幅度扩大。一方面,居民中长期限贷款仍为最大拖累,同比少增1211亿元,但少增幅度有所缩窄。9月房地产销售依然不佳,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43.88万平,同比下滑13.5%,但降幅较8月的18.7%明显缩小。另一方面,居民短贷同比少增181亿元,8月下旬至今,疫情多点爆发对居民消费产生明显制约。

  “准财政”效果显著,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9月金融数据点评

  三、货币供应:资金活化意愿有所上升

  M2增速下行,M1上行,剪刀差缩窄,资金活化意愿提高显示经济活跃程度在升高。9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至12.1%,与社融增速的回升形成明显对比。M1增速从6.1%升至6.4%,资金活化的程度低,市场主体对经济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准财政”效果显著,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高增:9月金融数据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