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121年:奖金越发越多,用滞后性奖项记录时代变迁
新的一年,谁会被评为科学和经济领域“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
据诺贝尔奖委员会最新介绍,2022年诺奖周时间为10月3日-10月10日。由于疫情,2020及2021年未举办授奖仪式,此次诺奖委员会宣布补办,将邀请前两届得主于今年12月齐聚斯德哥尔摩。
这是一份诞生自120年前的荣耀。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度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这是我的一切遗嘱中有效的遗嘱。”
1895年,63岁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立下遗嘱,用3100万瑞典克朗的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基金会。自1901年首次颁发,除了部分年份受战争影响停发,诺贝尔奖已经延续120年,称得上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奖项。
加上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增设的“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诺贝尔奖涵盖了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文学奖以及经济学奖六大奖项。
自诞生之初,诺贝尔奖就自带光环,每年一度的盛宴,吸引众多科学家、学者的目光。即便是他们手头有工作要忙碌,仍会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将注意力放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身上。
△从1901-2021年,诺贝尔奖颁发了609次。(图源:诺贝尔奖官网)
诺贝尔有多少钱?
120多年过去了,诺贝尔奖将遗产作为奖金,却为何取之不竭?诺贝尔究竟有多少遗产?
1895年,63岁的诺贝尔立下遗嘱,以3100万瑞典克朗的遗产设立诺贝尔基金会。
作为科学家,63岁其实正是从事科研顶峰的状态,而3100万瑞典克朗的遗产,又足以证明其科研在市场领域的成就,在那个年代,吸金如此迅猛的科研正是炸药。
诺贝尔出生在瑞典,但他父亲作为工程师被沙皇赏识,因此一家子迁到了俄国圣彼得堡。
诺贝尔还是少年的时候,离开俄国到美国求学,直到到1859年,他因为父生意失败,才回到老家斯德哥尔摩从事硝化甘油炸药的研究。
诺贝尔的发家,就是在不断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试验室爆炸中成长起来的,最终他在斯德哥尔摩附近湖里的一条船上,试验成如今的雷管,并成功申请了专利。
△诺贝尔一生中在全世界获得了355项专利。(图源:诺贝尔奖官网)
他开始打造自己的工厂,没想到一投产就爆炸了,他被拉进黑名单,诺贝尔离开瑞典,开始在德国建厂,结果也爆炸了,最终他的厂建在了美国加州,并研制出性能更安全稳定的新型雷管,于是他的炸药成为了畅销品,广泛用于工程领域而且还被应用到了军事领域,名声大噪后,世界各国不断抢购他的产品与专利,诺贝尔就成了世界著名的“火药大王”。
当诺贝尔的炸药卖到世界各地,他开始将资金投向石油,机械等领域牟利,于是诺贝尔就成了真正的大富豪,但因为他忙于事业,诺贝尔一直处于单身,也没有子嗣,因此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将自己的部分资产变现,成立了诺贝尔奖。
当他去世5年之后,诺贝尔奖在1895年首次颁发,每个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按照诺贝尔的初衷,奖金应保证获奖者在 20 年没有其他收入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其研究。而当年的奖金正好相当于当时一位教授 20 年的工资。
到2021年,诺贝尔奖的奖金已经增加到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60多万。
若与目前中国大学教师的平均薪资相比——国内有学术网站曾统计985高校教学人员的工资在15万至30万之间——大约是20年的薪资;若与瑞典本国教授每年6万欧元的平均工资相比,则相当于一个瑞典教授15年的工资收入。
△瑞典高校教师平均月薪 (图源:网络截图)
一年的收益高于最初的本金,诺奖的延续得益于诺贝尔基金会的良好运营。
实际上,在运营初期,诺贝尔奖也一度陷入亏损的窘境。过于保守的投资策略和逐渐沉重的税负下,1901年“出道即巅峰”的15万瑞典克朗奖金后,诺贝尔奖奖金连年缩水。
1922 年,诺贝尔基金会的估税额达到峰值,超过了预留给下一年的诺贝尔奖金的总和。这直接导致1923年,诺奖奖金达到11.5万瑞典克朗的历史低点。
直到1946年,诺贝尔基金会获得瑞典政府的免税资格,基金会的本金规模才开始出现增长。1953年,瑞典政府进一步放宽政策,允许诺贝尔基金会得以自由地投资股票和房地产等这些曾一度被列入禁区的资产类别。
不过,根据诺贝尔奖官网的统计,一直到1990年,诺奖奖金的实际价值都未超过首年奖金的实际价值。1991年,诺奖奖金提升至600万瑞典克朗,实际价值才基本与1901年首次颁发的奖金价值相等。
截至 2021 年底,这笔资金已经使用了126年。诺贝尔基金市值已达61.03亿瑞典克朗(约合 39.3亿人民币)。若剔除通胀因素,2015 年底基金的实际价值较初始市值已经翻了三倍以上。
△1960-2021年诺贝尔奖的奖金及诺贝尔基金的市值 (图源:诺贝尔奖官网)
滞后的奖项
从具体奖项来看,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并不只着眼于前一年有重大贡献的候选人。尤其是科学类的奖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根据官方统计,通常自技术或理论提出之后18年左右才会获奖。从1901-2014年间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情况看,从发表科研成果到获奖,物理、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最长滞后时间均为55年左右。
如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于1958年着手研究试管受精,1978年成功产生全球首名试管婴儿露易丝·布朗。2010年得奖时,他已是85岁高龄,当年的婴儿露易丝·布朗也已经有32岁。
屠呦呦在1972年提取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直到43年后的2015年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颁发的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了约翰·B·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三人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贡献,而锂电池的发明至今已经过去了52年。
这是诺奖的滞后性,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严谨和权威性,这也符合诺贝尔在不断试错完善雷管的研究属性。
但诺奖历史中,其颁发的奖项也曾出错。192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给了丹麦科学家约翰尼斯·菲比格,以表彰他对于癌症的研究——菲比格认为,癌症由一种寄生虫“螺旋体癌虫”导致。这个结论在如今看来是完全错误的,但在当时却备受认可。
从一个新的发现到被验证,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这段时间里会存在各种争议和质疑,对于科学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特性,因此很多诺奖获得者,都是在不断被质疑的情况下完成验证,才得以获此殊荣。
但也有例外,比如杨振宁和李政道就是幸运儿,他们从提出“宇称不守恒”,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前后不到1年的时间。这个获奖速度是100多年诺贝尔奖史上最快的。
宇称不守恒定律作为颠覆性的理论成果,打破了物理学家魏格纳在1927年提出的“宇称守恒定律,影响了物理学的根基。
之所以迅速被诺贝尔奖组委会认可,一方面在于该理论对后续物理学研究至关重要。此外,该理论也得到了实验的证明。但遗憾的是,验证杨李二人理论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并未共享诺贝尔奖的殊荣。
获奖者地图
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地图中,美英德依旧牢牢占据获奖者人数排行榜的前三。截至2021年,美国获奖者达399人,英国136人,德国111人。法国、瑞典、俄罗斯/苏联、日本、加拿大、瑞士分别次之。
以色列共有12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学者写的《犹太人与诺贝尔奖》中披露,尽管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0.2%,但自1895年建立诺贝尔奖以来,犹太人将22%的奖项收入囊中,进入本世纪,获奖人数比重更是上升到28%。
忽略亚非,被视作诺贝尔奖的传统。亚洲国家中,仅有日本以29人的“成绩”进入前十。
非洲大地上,截至2021年,共有26人获得过诺贝尔奖。1957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尔贝·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此奖的非洲人。1960年,南非的阿尔贝特·约翰·卢图利因领导南非国民大会与白人政府进行非暴力抗争,而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项的非洲黑人。
中国也开始在诺奖领域崭露头角。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享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在诺奖上的首次斩获。新世纪后,华人身影更加活跃。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光纤之父”高锟,莫言和屠呦呦的获奖也让国人鼓舞。
在诺贝尔的遗嘱里,曾特别提到:“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与获奖者国籍相比,更大的不平衡显然在性别领域——在947名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只有58名为女性。其中,玛丽·居里一人两次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不过,诺贝尔奖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授予女性。一半的女性获奖者是在2001年-2021年的最近20年间获得殊荣。虽然相较于男性获奖者和全世界数量庞大的女性科研人员、作家和和平贡献者来说,依旧是少数。
时至今日,世界远非127年前的模样。流动的世界中,如何理解诺奖,也成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新变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