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五常大米农户陈志阳的首次618:从卖原稻到加工打包发货一条龙的发展路
六月初已是初夏,黑龙江哈尔滨五常市的天气也开始回暖。在五常的小山子镇,以种植水稻为生的陈志阳一家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仓库里装满了待打包的大米和包装材料,加紧为即将到来的京东618备货。而这,也是陈志阳一家首次以供货方的身份参与到这场年中大促中。
陈志阳今年32岁,一家五口居住在五常小山子镇八一村。这里处于五常大米源产地,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产出被誉为“千年水稻,百年贡米”的五常大米。在当地种了十多年水稻的陈志阳一家,目前管理着30多亩地。虽然身处优质大米的原产地,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是过去家庭平均年收入却只有三到五万元。
作为散户,以前陈志阳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找销售渠道。过去十来年,家里都是等着采购商上门收稻,基本没有议价权。有一年,陈志阳联系好一家采购商上门收货,“那一年天气比较好,水稻都长得很饱满,我们把水稻存放到仓子里了,等着采购商上门收稻。”采购商查看了水稻的质量后,很爽快的与陈志阳达成每斤2.2元的收购价格。工人们不断往货车上装水稻,陈志阳的心想着:去年总算是没白忙活。可是,当半数大米运出之后,采购商的负责人却突然挑刺:“你家稻子下面的都返潮了,给不到2.2元每斤了,最多给到1.8元每斤。”陈志阳忽地被泼了一盆冷水,可是半数的货已经运走了。“这也只能忍着,认栽。”陈志阳无奈的说到。
去年冬天,陈志阳通过五常葵花阳光米业入驻京东超市,和品牌、平台达成合作,不但告别了采购商不靠谱的风险,升级的销售方式也让收入翻了一倍。他直截了当地说:“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忙了一年,都指着稻子多赚一点钱。”
以前陈志阳都是把水稻打包装袋子直接往外卖。在京东采销人员的建议下,现在将水稻进行加工,将水稻脱壳为成品大米。成品大米的价格比水稻的价格高了不少,连带着收入也有了增加。“葵花集团的收购价格也会比市面上的收购价格高上每斤2毛左右,我们的收入更有了保障。”陈志阳说。现在,陈志阳一家年收入大概能达到八九万,葵花从种植到运输的一条龙服务也节省了农户不少时间。
“省老心了,我们现在有时间了,有闲钱了,今年还上北京旅了一趟游。“说起现在有钱有闲的生活,陈志阳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五常,和陈志阳一样的农户越来越多。2020年京东超市和五常政府达成合作,双方致力于传播五常稻乡文化,让广大消费者吃到正宗、纯正的五常大米。同时,带动了下属县乡农户收入的提高。借着电商的东风,五常大米不仅在国内热销,还走出了国门,飘香世界。
据京东超市分享的《2021食品行业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社交媒体上同时提及生鲜产品和原产地的社交内容增幅赶超仅仅只提及产品本身,多种“产品+原产地”的关键词搜索次数在京东均超过10万频次,“五常大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量的市场需求促成了五常大米产业带的形成,而“五常大米”也逐渐变成大众熟知的地域性品牌。
如今,五常市是典型的全国农业大县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十大先进县之一,当地农户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陈志阳今年第一次参加京东618,他最看好稻花香5kg规格的销量,“现在在网上购物的都是年轻人,他们生活节奏快,家里人少开火次数也少。买多了不便储存,买少了又要老是下单。5公斤装不多不少,正好够吃一两个月。”
说起即将到来的京东618陈志阳兴奋又期待:“葵花集团预估的销量很高,感觉618结束以后还能带着家人到祖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