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花炮业事故频发背后转型之困
王兆平分析,涉事企业之所以改变工房用途和超量作业,可能与年关将近,急着赶工有关。
家家户户“靠花炮吃饭”
在达坪村,村民们形容烟花企业“遍地都是”。因收入可观,多数没有外出务工的人都干这一行。事故中遇难的龚良,家就在距离事发车间约2公里处。
据其弟弟龚勇介绍,龚良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十六七岁,在长沙读书;儿子13岁,已上初中。此前龚良本打算换一份普通工作,但和丈夫贷款买房后,还是选择在待遇相对较高的花炮厂上班。
“如果她去洗碗,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在花炮厂里,每个月有三四千。”龚勇介绍,龚良工作的车间,通过计件核算工资,车间内管理员会将每人封装的件数记录下来,工资则在年底结算,一年到头,收入可达4、5万。
而参与和火药直接接触的“灌药”等工作,每日收入可在300元以上。员工如果手头紧,还可以找老板预支一些钱。此外,厂房对上班时间没有要求,较为自由。“在外打工每年也能赚几万,但家里小孩不可能照顾得过来。”一名村民称。
多位村民介绍,这家花炮厂还管工人一顿午饭。他们称,这家工厂在村里规模不算大,但做事的人很多。“食堂里一桌10个人,最多的时候能坐满七八桌”。住得远的人来干活,厂里还会派车接送。
在达坪村,不少村民屋外堆放着没有装上火药的烟花纸筒。对此王兆平介绍,浏阳市一些花炮企业会把纸筒制作外包给加工厂,加工厂则从村民家中买来制作好的、质量合格的纸筒。至于加工厂为何不全由工人生产纸筒,“因为这受到工厂大小等因素的制约。”
事发后,一些村民对媒体采访心存顾虑。村民李明宇向记者坦言,这里每家每户都“靠花炮吃饭”,不希望因此事受到负面影响。12月4日后,长沙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施全面停产整顿,一些村民也向记者表达了担忧。“媒体曝光后花炮厂关门,我们吃啥喝啥?”
但也有人想远离它。事故中另一名死者的弟弟告诉记者,他的哥哥在同一个厂房给擦炮上药,如今嫂子离世对哥哥打击很大。“他说之后再也不干这个行业了”。
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工厂
公开资料显示,1995年,浏阳被授予“中国烟花之乡”荣誉称号。2002年,国际烟花协会(IFA)总部常设浏阳。
2006年出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一书中介绍,浏阳有上千年的花炮制作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浏阳花炮外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种一度发展到13大类、3000多个。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浏阳花炮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浏阳花炮”驰名商标。
此次事故发生后,浏阳市乃至代管其的长沙市花炮行业受到波及。据央视新闻报道,长沙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从12月4日起,实施全面停产整顿,湖南将对全省烟花爆竹企业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