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数字驱动,平安银行破解小微企业“不可能三角”
“小微活,经济活,就业才多”。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50%以上以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过去,该领域的金融服务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因为信贷数据缺失、收入难核实、可抵押资产缺乏等多重因素的限制,银行在开展小微信贷业务时,无法获取小企业的有效经营信息,面临风险不可控、规模规模化和运营成本高的“不可能三角”制约。
既然小微企业“不可能三角”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解决数据、信息问题就成了关键。
数据+模型,解决小微企业“不可能三角”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客观的、全面的数据。这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可能。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大力提升金融科技能力,不断增加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其中,起源于深圳的平安银行是最早起步的市场机构之一。早在2008年,当时的平安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后,即开始研究、布局中小企业业务。
2017年,平安银行率先推出KYB小企业数字金融业务,利用“数据+模型”还原中小微企业经营,解决其融资信息缺失问题,颠覆式地突破了中小微客群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据悉,平安银行的小企业数字金融平台整合了内外部7大维度、68大类、两千多项数据,通过数据+模型交叉验证等方式,有效还原小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有效识别企业风险。
在这一模式下,位于四川达州的华为某终端经销商仅通过采购数据,就获得了纯信用、随借随换的提货融资,一举解决困扰其多年的抵押自有房产才能得到融资的问题。
平安银行还针对每个重点行业的行业特性,结合几十年储备的宝贵行业经验,专门设计了针对不同行业或产业链生态的经营能力评估模型,能有效对产业链客户进行客户准入系统性判断。目前,该行已在包括分布式光伏、医药流通业、安防监控行业、物流行业等行业中建立了数据模型。例如,在物流运输行业,平安银行利用货车的高速里程数据、ETC数据、加油数据等数据,精准判断车辆运营相关的过路、加油等费用,给予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解决司机运营支出与车队付款账期错配这一痛点。同时该行还将沉淀货车的驾驶行为数据,反哺车队、司机,帮助企业改善经营。
截至2019年6月30日,该行小微贷款余额1887亿、客户数67.8万户,小微贷款余额和户数的持续双增长。而其KYB小企业数字金融业务更是做到了效率与风控兼顾,不良率仅0.83%。
产业视角,构建数字平台,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
据平安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总结过去十几年服务小微企业的经验,小微企业自身也面临企业规模小风险大、企业管理运营成本过高、企业发展不起来的“不可能三角”,使得小微企业对资金的运用效率和质量不高,导致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环节面临困境,进而引发生存难、发展难问题。平安银行正通过“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思维,将金融服务边界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
“纵观行业,各家银行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都做出了有益尝试和极大贡献,但真正站在产业视角,用数字化方式深入小微企业,开发差别化、定制化、个性化服务的机构在市场上还比较少见。”平安银行表示,“我们正在搭建一个基于互联网视角的数字平台,将我们的科技优势通过智慧经营的方式反哺给小微企业。”
据了解,该平台连接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平台,通过API等方式为用户提供随时调用的金融服务。此外,数字平台还连接各种数字化服务和外部平台,延伸金融服务边界,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
例如,该平台提供的数字管家可以为小企业免费提供“管人+管钱+管生意”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平安集团经营30年,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积累了成熟的管理经验、系统、平台,可以提供给小企业,提升小企业的数字化经营水平。
此外,针对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该平台集成“数字投行”产品。数字投行连接平安内外优质金融机构,除了根据小企业发展周期,提供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还为小企业匹配政策信息、政府补贴信息,为小企业建立并管理投资者关系,帮助小企业持续规范财务等,通过一系列的服务,辅导平台上的小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陪伴企业成长,构建直接融资加间接融资的360度服务,支持小企业的全周期发展。
据平安银行介绍,这样的场景还在不断挖掘,目的就是把金融相关服务嵌入场景中,把握小企业的真实资金需求,在小企业最需要的时间、以最便捷的方式、提供最合适的服务。
回归本源,服务实体是金融行业不变的初心。平安银行正在尝试用科技手段打破金融与产业的藩篱,构建产业互联网和产业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生存难、发展难问题中贡献更多经验和力量,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