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

非洲猪瘟带来了养猪行业的格局变化

来源:金投网2021-03-26 00:49:49

此外,“南猪北养”的趋势会大大减缓,除非在南方实在拿不到土地,大企业以及总部在北方的集团企业会继续在东北投资,南方会在“稳生产、保供给”的任务下,放宽养猪用地和政策,南方产能会有所回调,出现“南方尽量自给,北方适度补充”的格局。

辽宁伟嘉养猪事业部总经理兼大伟嘉养殖事业部兽医总监赵宝凯也认为,非洲猪瘟的净化,会为其他疾病的净化创造很好的条件,而大企业在非洲猪瘟期间扩产,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最近3~5年,正处于防控非洲猪瘟、扩大规模、增加生产效率的阶段。之后,就会出现精分割、预制品这样的产品销售模式,跟美国一样,冷鲜肉会成为主流,这样就可以把浪费减少到极致,也许就不再需要养那么多头猪了。

孙文平对记者表示,这次疫情,从重塑行业的角度来看,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养猪产业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头部企业生猪出栏的占比;大大提升了中国养猪产业对疫病防控的认知、管理,虽然防的是非洲猪瘟,但也把其他疫情拦至门外。

在防控措施方面,就是阻断。把防和控拆开来看,“防”,就是不让病毒进来;“控”,就是万一病毒进来后,如何去控制。如果这些做到位的话,稳产保供,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孙文平还提到,气温高低、季节的变化虽说会对消毒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反过来说,非洲猪瘟病毒无非是通过接触传播,如果抓住这个疫病流行传播的规律,从根本上阻断控制,把防控措施和理念做到位,就跟这些关系不大。企业也还是有足够信心去抗击非洲猪瘟的,现在已经不再像最开始那样谈“非”色变。

扩产背后:土地和资金是关键制约因素

由于规模养猪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本,内心有着强烈冲动稳定猪周期的大型养殖企业,正在想尽办法尽快恢复生猪产能。但企业自身的能力和实力是一个方面,来自政府层面的推动和协调也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制约规模化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土地、资金。

根据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材料,为帮助大型生猪企业解决在辽发展遇到的问题,在上述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召开前,经过征集,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四个:

一是土地问题。找地难是大型生猪企业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参会大型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融资问题。希望政府帮助与金融机构对接,参加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试点;与省农发行对接,获得大量低息贷款;与基金管理部门对接,设立生猪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三是防疫问题。多数企业反映,想自建无害化处理中心、洗消中心问题,希望得到批准和财政补贴,做好周边防疫问题,防止一定范围内的散养户影响大企业的生物安全。

四是关于建设屠宰加工企业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许多生猪养殖企业已经达到或接近建设屠宰加工企业需要的出栏规模,随着限制生猪长距离运输的呼声越来越高,企业建设屠宰加工企业的想法日趋迫切。如果各级政府能有扶持政策,必将加快屠宰加工企业建设进程。

刘怀野表示,非洲猪瘟对大企业的影响,并不比小企业小。不过,从政府层面考虑,在未来,坚定不移地支持适度规模以上养殖企业,是一个大方向。对于大企业所反映的问题,相关单位也在座谈会上予以答复。

谈及土地问题,他提到,辽宁的营商环境很好,政府真心为企业服务。大企业到辽宁落户,省领导都牵头帮他们解决土地问题,政府这样做的动力在于未来。现在搞养殖,不但实现粮食转化,带动农户发展,解决当地就业,未来就得上屠宰加工,这样就形成了产业化链条。

地方政府这一思路,也反映在文件中。11月25日,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意见总体要求,“着眼长远建立现代生猪产业体系,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此外,“要求除种猪和仔猪外,原则上活猪不跨大区域调运;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的辽西北等地转移,鼓励生猪就地就近屠宰,鼓励加工企业发展产品深加工,实现养殖、屠宰、加工匹配、产供销顺畅衔接。”

黑龙江也是这样的考虑。王祺宝对记者表示,黑龙江省在没有暴发非洲猪瘟前,就提出来“三必保”:坚持养殖必保产业安全、必保粪污综合利用、必保屠宰加工。此外,引导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就地就近屠宰,努力实现养殖与加工相匹配,推动“运猪”向“运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