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

两年半以来 银行业总资产少扩张约54万亿元

来源:金投网2021-03-26 00:39:29

自2017年以来,中国银保监会在坚持稳增长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防风险、治乱象工作。治乱象除了让银行、保险机构违法违规存量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更让银行机构资产高速扩张、虚增规模的顽疾得到遏制。

两年半以来,银行业资产增速从过去的15%左右,降低到目前的8%左右。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中国银行(3.660, 0.04, 1.10%)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81.58万亿,同比增长8.2%。若按照原有增速测算,相当于两年半以来,银行业总资产少扩张约54万亿元。

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在9月11日的监管通气会上表示,主要问题表现在通道业务和“脱实向虚”的业务。

他表示:“一个正常的机构,长期保持很快的资产增速是很危险的。美国的银行,如果增速很快,监管要重点核查,给予一定时间整改,并要求其限制增速。”

在肖远企看来,不少银行资产的快速扩张,必然带来更多的高风险资产。“个别银行甚至闭着眼放贷款,连基本的三查都没有做到。”

在银行业资产高速扩张过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同业之间的通道业务,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空转”,并未投入到实体经济中。

经过这两年的治乱象,影子银行规模大幅缩减,共压缩高风险资产约14.5万亿元。同业理财余额较2017年初下降85%,理财产品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规模占比较资管新规发布时降低10个百分点,监管套利突出的同业投资减少3.65万亿元。信托公司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规模同比下降13.15%。

肖远企表示,近两年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的放缓,不仅让金融的供给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更匹配,还为处置金融风险打下坚实基础,为处置风险赢得时间,也腾出了空间。

简单算一账,如果没有治乱象,银行业资产仍保持15%左右的增速,银行业资产总规模将达330万亿,而不是现在的280万亿,其中的风险资产和资产泡沫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压降了大量的同业“虚增”和高风险资产,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却并未受影响。

对于存量不良,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加大处置力度。两年半以来,银行业累计处置4.4万亿元,不仅有效降低信用风险,还腾出信贷空间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如果将处置的不良贷款还原,两年半以来银行业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增量将达44.4万亿元。

除了传统信贷,企业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投资者中,银行也是主力。数据显示,银行、保险机构表内外资金穿透后投资债券共计68万亿元(不含同业存单),其中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超过7.3万亿元,占全部专项债余额的比重超过80%。帮扶遇到暂时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建立债委会约2万家,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签约金额达2.4万亿元,落地金额1.03万亿元。

在治乱象等严监管政策之下,银行业的合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比如在公司治理方面,国有金融机构在章程中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中小银行和保险公司股权穿透监管持续落实,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履职能力持续提高,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强内控促合规、完善履职尽责机制等工作有效推进。

上半年,银行、保险机构自查各类问题14.27万个,整改率超过70%,问责处理分支机构844家次、责任人10.57万人次,修订出合各类制度3万余项,完善信息系统5517个。

对于一些风险高企的重点领域,银保监会主动出击,并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问题机构风险处置力度。比如,会同人民银行果断启动包商银行接托管,推进锦州银行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恒丰银行市场化改革措施有序稳步落地。

对于一些中小型高风险金融机构,银保监会要求实行“名单制”管理。每家机构要求地方银保监局联合地方政府和央行,摸清底数,制定分步化解方案,使之走入良性发展路子。

在严监管背景下,中小银行的风险是否会更加严峻?肖远企认为并不会。因为同业理财和影子银行,恰恰是很多中小银行最为危险的领域。通过治乱象,这部分资产大幅压缩,很多中小银行反而包袱轻了。以前是风险不清、底数不明,没有相应的资本金和拨备覆盖。现在转到表内,管理更规范,监管也看得更清楚,有相应的拨备和资本来覆盖,反而是风险更可控了。

在稳增长同时,银保监会严监管的政策并未放松力度。肖远企表示:“我们坚持严查重处,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严格落实‘双罚制’要求,坚持‘靶向’治疗和重点整治,着力祛除市场乱象‘顽疾’,重拳出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68件,处罚银行和保险机构1239家次,处罚责任人员1664人次,对违规机构和个人作出警告1570家/人次,罚没合计5.94亿元,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18家次,吊销业务许可证2家,取消(撤销)任职资格130人次,行业禁入1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