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上涨带来溢出效应 保供稳价措施密集出台
近日,恰逢上海证交所新楼“新牛”亮相,有网友留言:“换个猪头吧,猪一年都涨了百分之一百二十多了。”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大涨。然而,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也密集出台。有关部门表示,猪肉相关产能年底前有望探底回升。
1
猪肉上涨带来溢出效应
2019年,作为“二师兄”的本命年,猪肉价格迎来“高光时刻”。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显示,截至10月23日,仔猪价格为73.5元/公斤,比10月16日上涨8.8%;比去年同期上涨202.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环比上涨0.9%,是6年来新高。其中,9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9.3%,涨幅扩大2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是拉动CPI和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让猪肉价格上涨的主因?
卓创资讯畜牧分析师李晶对记者表示,最重要的原因是前期“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产能缩减。此外,二次育肥(指将100-110公斤的生猪再次回圈育肥)导致流向屠宰厂的生猪比较少。两者叠加导致猪肉价格快速上涨。
除拉动CPI上涨外,猪肉上涨还带来了溢出效应。今年以来,作为猪肉重要替代品,鸡蛋成为居民畜产品消费的增长点,需求旺盛。近两周,鸡蛋价格涨跌与猪肉价格之间的涨跌高度同步。猪肉价格的每一次上涨或调整都带动着鸡蛋价格的上涨或调整。
不少专家指出,纵观历次“猪周期”,当猪肉价格上行时,总体而言,与猪肉相关食品和蛋白质替代类食品价格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涨,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其余食品类别(包括粮食、鲜果、鲜菜等)在不同的周期未体现出明显的规律。
2
开启“金猪十年”?
“二师兄”魅力十足,有券商在研报中称,2019年是“金猪十年”的元年。
最近,北方的生猪价格连续三天回落。东北局部地区单日降幅在2.0元/公斤以上,辽宁地区瘦肉型猪出栏均价由38.90元/公斤跌至34.48元/公斤,降幅11.36%。
李晶指出,此番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
从供应端角度看,高价鲜品滞销情况明显,肥猪集中出栏以及冻品大批出库,在供给端增加的情况下,价格出现下降。
从需求的角度看,短期内缺少重要节日的提振,屠宰企业的开工率大幅下降,生猪需求逐渐走低。
卓创资讯对某大型屠宰企业全国分厂总屠宰量监测数据显示,当前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普遍在30%以下,部分小厂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屠宰周期改为2-3日一次。当前屠宰总量为1.3万头/日,而同期正常水平为4万-4.5万头,同比下滑67.5%。
然而,价格下滑的时间太短,如今又反弹至下跌前状态。截至11月1日,全国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为51.23元/公斤,同比上涨178.88%。
“短期内猪肉价格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未来预期还是上涨。”李晶告诉记者,11月上旬猪肉价格仍以震荡为主。11月下旬至12月,需求端提振较多,供给产能暂时无法释放,预期价格还将上涨。
3
保供稳价措施密集出台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密集出台。从适时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和牛羊肉到鼓励扩大猪肉进口,从加强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信息管理到提高生猪、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从支持实施生猪良种补贴到对种猪场、规模猪场流动资金和建设资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养猪企业扩大规模和缓解资金压力等。
根据农业农村部此前对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全面调查,9月份生猪存栏4445.51万头,环比增长0.6%;能繁母猪存栏610.47万头,环比增长3.7%。对100家重点种猪企业监测显示,9月份后备母猪销量环比增长70.7%。据对全国饲料生产企业全口径统计,9月份猪饲料产量环比增长10%。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综合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明显收窄、规模猪场生产由降转增、饲料产量止降回升、种猪销量持续大幅增长等判断,养殖生产积极性正进一步提高,年底前产能有望探底回升,市场供应明年有望基本恢复。
东兴证券(11.200, 0.10, 0.90%)在研报中指出,从供给来看,除猪肉外的其他食品项供给总体是充裕的。从需求看,总需求增长偏弱。从历史看,猪价的变动无法决定总体通胀的路径。因而未来猪肉与食品很难共同大幅上涨,通胀不会失控,“CPI破4甚至破5是在杞人忧天”。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此前表示,从今后一段时间来看,我国物价不具备全面大幅上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