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

比炒鞋更狠 鞋贩伪造资产圈钱六百多万

来源:金投网2021-03-26 00:32:42

整个过程,群员们只需向平台缴纳部分手续费。安杰提到,“冲冲群”的群员主要由职业鞋贩、炒鞋爱好者组成。进群门槛很高,需要出示一定的资产证明,有的群要求群员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资产。

炒鞋,原本是局限于球鞋爱好者的小众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曾在记者发布评论文章提到,最初,炒鞋是篮球迷购买喜欢的球星的同款球鞋,球鞋收藏也只在小范围的球圈里发展。后来,在明星、鞋厂饥饿营销等的推动下,这个现象向更多人群扩散。有些人自己抢不到厂家发售的鞋子,就会高价向黄牛买,转卖、投机由此产生。

随后,更多资金进入,鞋的价格被抬高,但最终,在到达某一高点时,资本会获利离场,鞋子价格一落千丈,最后接盘的人蒙受损失。

刘远举提到,类似炒鞋的行为并不罕见。普洱茶、名贵中药材、名酒、核桃、藏獒,甚至大葱、蒜都曾被“炒”过。但与以往的炒作不同的是,炒鞋被迅速地互联网化、被金融化了。

2019年上半年,炒鞋牛市的出现,限量版球鞋价格的不断上涨,炒鞋圈的财富神话不断涌现。

伴随炒鞋圈的疯狂,类似的骗局也随之出现。

刘远举提到,有国外知名球鞋“倒爷”分享自己的炒鞋经历,他在Yeezy 750 Boost发售时,通过各个渠道买来一共127双鞋子。随着鞋子价格被炒高,高价卖出,两天内获利22.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0万元。

银行发声提醒机构警惕炒鞋

这已经不是秦岳第一次被骗了。

在接触殷浩之前,他曾花费了三十多万元,在北京的一名贩鞋商处订购了一批球鞋,对方给了他一个国际物流单号,但最后他发现这批单号是假的,约定交货的限期过后,对方既没有发货,也没有赔付鞋款。

今年七八月,炒鞋圈频繁出事。10月14日,一则道歉声明在成都鞋圈大热,一位小有名气的“97后”鞋商因为炒鞋,导致资金链断裂,欠下千万贷款,在消失三个月后,他发出了道歉公告,说:“我是饼干,我是一个犯了错的年轻人。”

来自江苏的王虎(化名),今年3月在朋友推荐下,在一个刘姓微信好友处开始订购“期鞋”。在支付了140多万的鞋款后,对方仅退回了二十万的本金和六十万的货物,剩余的六十多万,再也没了音信。他和其余几十人选择报案后,警方以“合同诈骗”立案,却迟迟没有传来后续进展。

秦岳自嘲,27岁的他已经是炒鞋圈的大龄鞋贩,更多的炒鞋者是“95后”的年轻人,其中多数是大学生甚至高中生。一旦上游鞋商出现问题,学生难以承受炒鞋失败的后果。他印象最深的是,微信好友中一名大学生休学炒鞋,起初时常发朋友圈“大学生休学创业怎么看”,过了两个月,被骗两百多万后,发朋友圈说,“大家别逼我了,我不想活了。”

炒鞋市场的乱象引发监管部门关注。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下发简报,提醒机构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简报将炒鞋平台定义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