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买卖的江湖已经不再是那个江湖了
支付牌照价格“高光”不再。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不到三年的时间支付牌照买卖江湖从之前的“待价而沽”已经降至“冰点”,2016年叫价动辄几十亿元的支付牌照价格缩水超80%,有部分中介机构已经到了无牌可卖的地步。在流量红利已见顶的背景下,又有不少中介机构开始将目光瞄向海外,主推海外支付牌照。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外支付牌照具体可以经营哪些业务,经营区域有哪些,跟本企业有哪些业务契合,需要事前充分调查,如何渗透到当地用户和场景也是一大难点。
成单量稀少
“问的人多,买的人却寥寥无几。”记者从多位牌照中介人士处了解到,在监管趋严、牌照越来越稀缺的背景下,支付牌照成交量也降至“冰点”,有的中介机构已经到了无牌可卖的地步。“国内支付牌照已经三四个月没有交易量了,来咨询的人大多都是三方机构,直接买家很少,成单量也很稀少。”
“现在新增牌照无法办理,只能收购二手牌照,很多中介都没有好资源,我们也是通过多方渠道才拿到这块全牌照。”一位中介人士向记者介绍称,在数字电视支付、固定电话支付越来越不普及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上包含“预付卡受理、预付卡发行、移动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数字电视支付”七项业务的全项牌照几乎没有,比较常见的就是单项业务、两项业务、三项业务和四项业务。
从这位中介人士提供的报价信息来看,目前预付卡受理、预付卡发行两项业务的牌照价格报价在1亿元左右;预付卡受理、预付卡发行、移动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四项业务的牌照价格在4亿元左右,这一数据较2016年买卖火热时的30亿元高位缩水超80%。“现在的牌照都是已经做过业务的,在买卖时会有买方顾虑牌照‘干不干净’,当然存量业务越小,体量越少,后续展业的隐患就越少。”上述中介人士说道。
但牌照中介之间的报价也有所不同,记者从另一位牌照买卖中介处了解到,目前他手里出售的牌照有预付卡发卡受理单项业务、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卡受理(全国),银行卡收单三项业务和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卡与受理四项业务。这三项业务的牌照价格分别为5亿元、10亿元、15亿元。据他介绍,随着支付牌照成交量下滑,中介费用也直线下降,从以往的流程来看,买方和卖方签署好合同,中介机构会收取牌照成交价格5%的中介费,目前仅收取3%,有的中介也将这一费用压缩至1%。
海外支付牌照走俏市场
在强监管政策偏紧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机构洗牌加剧,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此背景下不少中介机构都对国内的支付牌照买卖持观望态度,转而把目光描向了海外市场。远在深圳的牌照中介李哲(化名)正在寻找优质的牌照买家,他向记者介绍,“国内的牌照不好做,我们现在的顾客大多都在海外,因为监管问题,海外支付无法直接进入国内做跨境支付业务,现在海外的牌照主要还是做通道业务”。
但同时,海外支付业务市场都比较大,各个国家的政策又不一样,很少有现牌出售,海外的支付牌照办理也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主要做某个国家的业务会建议拿当地的支付牌照,但有一些国家没有单独的牌照,也要根据相关条件做调整。比如,买方如果想做一些小岛国的生意,我们会建议用户拿知名国家的支付牌照,像美国或者新加坡这种国际认可度高的支付牌照,然后去做小岛国的生意。
据李哲透露,牌照价格的差异就在于保证金的多少,海外支付牌照的价格比国内低了许多,国内牌照至少需要1亿元的保证金,但在海外2000万元就已经封顶,两三百万元也可以拿到。从下牌时间来看,因为国内已经没有新增牌照,所以国内的过户流程只要达成意向就可以签署收购意向书,签署完成后如果公司做内部业务就可以开始进行。海外支付牌照以新牌照为例,一般6个月左右可以下发,如果监管比较严格,时长在一年左右。
从中介机构的口中,海外支付业务将成为下一波争夺的红利,但受获客、地域监管限制,此类牌照含金量究竟如何?网贷之家研究院研究员王海梅分析认为,支付机构境外展业首先需要面临的是当地的监管环境以及合规性问题,需要申请相应的支付牌照,并且各国的监管环境、金融市场格局等均有所不同;其次是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若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则支付机构可能会面临较多技术难题;最后是境外市场拓展成本投入较高,一般企业不具备充足的资本投入,并且由于存在文化差异,如何渗透到当地用户和场景也是一大难点。
事实上,海外市场也早已成为巨头争夺的重点,据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透露,微信支付在马来西亚的支付牌照申请已经通过,未来还将加紧布局海外支付业务。连连集团旗下“连连泰国公司”已正式获得泰国央行(BOT)颁发的“银行卡支付”和“授权支付”牌照。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海外支付牌照具体可以经营哪些业务,经营区域有哪些,跟本企业有哪些业务契合,需要事前充分调查。收购资质,海外支付机构的股东需要满足哪些条件,例如持股比例、注册资本、成立时间等,不能盲目购买。监管态度,即便符合收购资质,也需要对当地监管态度进行摸底,是否欢迎外来资本、审批是否繁琐、是否会产生其他大额成本等均需评估。
支付牌照或面临“有价无市”
当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共238家,累计注销支付牌照名单已达33家。在产业蛋糕“做大”的同时,问题也逐渐凸显。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开年至今,央行系统已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103张罚单,罚没金额合计超过1.32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行业集中度走高以后,中小支付机构生存艰难,缺乏清晰的盈利路径,支付牌照供给大于需求,观望者众,预计价格下降的同时,更可能有价无市。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记者,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监管的趋严,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不断走低。一方面,在C端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在B端市场,支付机构拼的更多是生态和服务,门槛较高。另一方面,因为监管政策的变化,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此前最重要的利润备付金利息收入消失,同时监管趋严对违规的处罚力度加大,部分中小支付机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牌照价值下降。
“当前第三方支付监管趋严如‘断直连’、备付金集中存管、规范代收业务等,并且目前巨头们多已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而非巨头企业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需求较弱,潜在的牌照需求者有所减少,但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尚未重新开闸,仍属于稀缺牌照,故预计短期内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并不会出现太大变化。”王海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