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对诺奖获得者、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院士领衔的产业项目按照最高1亿元给予支持,同一企业不同阶段的项目累计可获得近1.5亿元支持,对新药、中药经典名方、创新和优先审批医疗器械等产业化项目最高补助5000万元……1月13日,由广州市新闻办举办的2020年首场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厅举行,首场发布由广州市发改委“坐镇”。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重点介绍了广州昨天开始征求意见的《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稿)(以下简称《若干规定》)。
《若干规定》提出,广州将打造全国新药创新策源地、全球新药临床试验集聚地、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的三大目标,不仅扶持资金创新高,用 “真金白银”彰显信心和决心,同时新政策聚焦全产业链精准对接 ,将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医、融紧密合作。
《若干规定》·亮点
支持力度更大
在刚公布不久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广州再次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实现“大丰收”。其中,医药医疗领域表现亮眼,获奖数占总数26%,展现生物医药产业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
广州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出产业链条完整、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速,2019年,广州全市医药制造业和医疗器械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了10.2%和53.5%。广州形成了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为主导,以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等优势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构建起从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和转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可以说,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潜力培育成为未来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之一。
一款创新药物,从创新研发、再到临床试验,再到产业化,往往需要不断地“披荆斩棘”。为了抢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上周五,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生物医药发展的新政策《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对2018年印发实施的该方案进行了新修订,支持力度更大,可谓“干货满满”。
陈建荣介绍,《若干规定》由总则、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完善临床研究服务体系、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强化产业支撑保障5部分内容组成。
扶持资金创新高
归纳起来,《若干规定》可以概括为“高”“大”“全”三大特点。《若干规定》对生物医药企业扶持资金可谓再创新高。在临床研发阶段,I、II、III期都委托广州地区临床试验机构开展,最高累计可获得2700万元奖励;产业化阶段,诺贝尔奖、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院士等专家领衔的产业化项目,按总投资10%给予支持,最高可获得1亿元补助;再加上技改、一致性评价、引进技术等其他补助,同一企业不同阶段的项目累计可获得近1.5亿元支持,同时符合各区其他扶持政策规定的,还可以申请同时享受市、区政策支持。
在生物医药企业临床研发阶段,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合同研究机构(CRO)都是共同参与生物医药临床研究的“合伙人”,对这类研发机构,《若干规定》提出从公共平台建设、取得国家认证、到开展服务运营各阶段可分别获得100万元到6000万元不等的奖补。广州拥有丰富的医疗卫生健康资源,如何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和医疗卫生健康资源的有效对接?《若干规定》也提出对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GCP)、临床研究病房等医疗机构,在全国率先实行对GCP机构完成临床试验项目奖励,以及I期临床研究病房建设、床位补贴等都有数百万元支持。而更具有开创性的是,对临床研究人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给他们松绑,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允许兼职取酬、离岗创业,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关键技术“一事一议”
《若干规定》提出,对重大项目支持上不封顶,“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公共技术平台、高端产业化项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大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经市政府同意,“一事一议”给予扶持。其中提出重点支持顶尖人才团队的产业项目,诺奖、拉斯克医学奖、两院院士领衔的产业项目,按照最高1亿元给予支持。对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是对于个别特别重大,暂不适用于当前标准的重大新药创制等项目予以的支持,当中所说的“一事一议”,也展现出《规定》的灵活性,这条举措或比对诺奖获得者等领衔的产业化项目最高奖励1亿元更让人期待。
为加快推动重磅新药创新器械实现产业化,《若干规定》提出,对新药、中药经典名方、创新和优先审批医疗器械等产业化项目,最高补助5000万元。这展现出广州对于重大新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将有利于增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竞争力和前瞻性。
《若干规定》·重点
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方面,一是针对新药临床研发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引导强化本地医疗机构对广州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临床试验的支持;二是针对研发平台,分别从建设、认证、运营等方面扶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对药企吸引力。
在完善临床研究服务体系方面,从业界反映最强烈的研究型病房建设、研究者创新环境、科研成果转化以及离岗创业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激发临床机构人才智力和活力。
在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新药和创新医疗(5.930, -0.03, -0.50%)器械制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在强化产业支撑保障方面,增强医保政策、空间要素、通关便利、重大事项、行业协作等保障措施。
多招推动全产业链对接 扶持项目全生命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规定》一是以项目视角,从创新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制造、技术提升、市场应用等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各环节切入,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给予扶持。例如在市场应用阶段,《若干规定》也提出了增加医保政策对广州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支持,如支持中药饮片和独家中药品种增补纳入省医保目录,支持民族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立项后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特需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等。
二是以供给视角,全面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空间、市场等全要素保障。在人才方面,除了刚才提到对诺奖等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磅奖励,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提出进一步通过考核体系的调整,从支持研究型病房建设、改善研究者创新环境、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支持离岗创业等业界反映最强烈的方面入手,进一步激发临床机构人才智力和活力。而在空间方面,《若干规定》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建设生产厂房和办公用房,意向用地纳入市、区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常年科研、临床研究或生产用品进出口的单位,给予相应通关便利,这些举措从各方面强化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撑保障。
三是以主体视角,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行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乃至广大患者等全类型市场主体都能从中获益,大力支持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生物医药产业专家智库、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发展壮大,推动“院长、所长、董事长”全产业链的精准对接、高效协同。《若干规定》提出,将临床研究专职架构、人员、工作业绩,以及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效率等纳入医疗机构登记评审及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范围,对临床研究医护人员的岗位设置、职务晋升给予倾斜,医院内部绩效分配加大向临床研究工作人员倾斜,临床研究纳入职称评定工作业绩评价的主要内容。经所在单位同意,临床研究人员可兼职并合法取酬,可离岗创新创业,收入不受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将有“强链”“补链”“延链”等行动
陈建荣介绍,政策扶持是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重要的软实力、竞争力的体现,接下来,广州还将有一系列“强链”“补链”“延链”等行动,系统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加快发展。
一是着力实施生物医药优势环节“强链”行动。培育一批产业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支持3-5家创新型龙头企业。完善临床资源统筹与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政府牵头+第三方独立运作的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
二是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关键环节“补链”行动。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的关键共性生物医药产业支撑平台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力支持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家实验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三是深入开展生物医药薄弱环节“延链”行动。加快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强化产业支撑保障
支持中药饮片增补纳入省医保目录,支持独家中药品种、民族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立项后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特需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
支持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省医疗服务项目目录
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建设生产厂房和办公用房,意向用地纳入市、区年度土地利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