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
来源:互联网2019-04-26 02:17:42
富人的儿子,比富人更像富人。据说洛克菲勒的儿子生活很奢华,而洛克菲勒本人却节俭到几乎吝啬。有人就问老洛,为什么会这样,回答说:“因为我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有钱的爸爸”。人都是想过好日子的,但是得有条件。富人的儿子,因为生下来时家里已经很富,他就很容易将这一切看成理所当然。富爸爸有时也会对他进行传统教育,但通常收效不大。富人子弟的“苦难教育”,就有点像城里人的“野外生存”,其实没多少苦难的意味,更多的是浪漫,和当年的白毛女完全是两回事。没钱而不享受,那是无奈的克制;有钱而不享受,则会被视为吝啬。被外人视为吝啬问题不大,毕竟没有利害关系,被自己的儿女视为吝啬,问题可能就严重了,会带来很多心理麻烦。所以富人总是在钱财上溺爱儿女,一方面是出于爱,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怕。小地方的人到大城市发展,往往第一件事就是改变口音,舌头该卷才卷,不该卷时一定得熨平,如此刻苦操练,要不了多久就打造出地道的发音,比大城市的人还大城市。富人大多是从穷人堆里冒出来的,虽然早年也穷,但骨子里却瞧不起穷人,一旦进入富人阶层,拿到上流社会的入场券,就巴不得立刻清洗,从肉体到灵魂,把下层人的味道统统删除。但是他们本人毕竟浸染太久,确实很难彻底褪色,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于是住富人区,读贵族学校,和名流交往,希望从此脱离穷人圈子。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是“用进废退”,原始人当年还必须靠捕猎为生时,跑得不一定比野兽慢,后来大脑越来越发达,肢体才渐渐萎缩。现在有了机器,谁还稀罕膀大腰圆?有了汽车,健步如飞也不是什么优点了。刀子越磨越快,武艺越练越高。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只是因为经济的匮乏,激发了孩子的潜能,逼迫他去计算每一个铜板,炼出了当家理财的硬功夫。中国的传统是子承父业,然而“崽卖爷田不心疼”,创业者打下江山,往往不出百年,就被后人败掉,所谓“富不过三代”,是一种普遍现象。生存的条件太好,很可能引起退化,不仅是肢体,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意志。《增广贤文》早就说过“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做马牛”。古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告诫,是因为这种情况太普遍。舔犊之情,可以理解,但最后的结果却未必美妙。社会一方面保护私有财产,一方面也在剥夺个人财富。整个社会的财富必须实现动态平衡,不可能无限制地向少数人集中。所以,才有巨额的遗产税、所得税等等,总之要让你把多余的拿出来。以德国为例,遗产税率高达50%,人一死,财产的一半就不在了,多死两代,再多的钱也烟消云散了。巨大的开支必须要有巨大的收入支撑,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是很难改变的,富人的儿子,如果不能比父辈更加杰出,他的财产就只能越来越少。收支的不平衡,也就是没落的开始,最后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也好,旧人出局,又给新人腾出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