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股市诞生之前,当然也是在本人开始炒股之前,本人有个业余爱好:下棋。除了围棋等雅致的棋类之外,还下各种通俗的棋,比如那种少年儿童才喜欢的军棋。军棋布"暗阵",即玩的时候各自布阵,却看不到对方的阵,两个子碰到一块儿才"亮棋",由裁判比大小并且小的被吃掉。如军长吃师长、师长吃旅长之类,司令通吃,但大小军官碰到炸弹一律完蛋。一位棋友棋艺高超,在他面前我几乎没有赢棋的历史。尤其让我恼火的是,只要我的司令军长一出动,碰到的总是他的炸弹。弄得我简直要怀疑自己的智商。
很久以后,棋友终于向我坦白了一个秘密:那副军棋被他做过记号,军长上面有个黑点,炸弹的颜色比其他棋要浅一些,没记号的均是无足轻重的小子。原来如此!人家的阵地是军事秘密,而你干什么事都在人家眼皮子底下,怎么可能赢?我说,你作弊赢棋,赢了也没什么可骄傲的,他说不,看你气急败坏的样子我非常开心。
我忽然明白,赢与输才是问题的本质,而怎么赢与怎么输仅是技巧,或者最多是棋品问题。然而棋局只认赢家。输棋的人永远无话可讲。而股市的道理大概与此有共通之处。在我开始炒股生涯之后,对此越来越体会深刻。
本人后来曾就职中国科学院,同杨新宇博士共同研究心理学,原先是业余炒一炒股。有输,也有赢,快乐与懊恼便在一起更替交织,渐渐体味到一些妙处。于是横竖看着股市也象一盘棋,博弈的双方就是庄家与散户。而这局棋中散户很被动,象是被做了手脚的棋,散户做什么庄家清清楚楚,庄家却总在云里雾里。杨博士为此还写了一部14万字的大作《股市博弈论》。由此立论,股市不再是股市了,不过是个棋局;大家来股市下棋的时候,是赢了有奖,输了赔钱。
把证券业定义为娱乐业很有意思,起码这个提法很轻松,也令人愉快。虽然证券市场中有些由来已久的争论,比如正统的学术观点认为股市是一个投资场所,应该培养公众投资者建立崇尚业绩的投资理念,注重证券市场的规范和长期发展;而也有观点认为现实的股市中赢家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输家的亏损,投资者应倾向于获取股价上涨的资本利得,而不是上市公司的分红回报等等,但无论如何博弈是客观存在,我们可以不必在众说纷纭中迷失,先在股市的棋局中博一把也可。
我喜欢博弈这个举重若轻的说法。博弈的主要的决策依据是技术分析,这种分析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无关,分析的对象是股价未来的趋势及大资金主力的行为。作为现在的投资者,我的切身感受是:对于中国股市,经典的基本面分析几乎毫无价值,其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的普遍垃圾化。中国有个奇怪的现象,上市公司的员工一般不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尤其是公司的财务人员。在效果上这叫斑窥全豹。但是咱不能因为股市没有投资价值就不来投资,或者说咱就不是来投资的,就是为了在股市的棋局中博弈才来的,但是这局棋里到处是人家的记号,庄家没几句话是真的,难道就不玩了?那也太小家子气了,咱可以开动脑筋,顺其道、反其道、绕其道而行之,也就乐在其中了。
其实,在股市的博弈之中,主力资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主力的"辛勤劳动",很难想象某只股价可以上涨一倍以上,即使是绩优股,也需要主力机构去发掘。散户没有能力到上市公司去调研,不信我们可以打电话给任何一家公司的董秘,他绝对不会告诉你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主力机构看好一只股票是要布阵的,有时甚至要放个"炸弹",通吃流通盘。而这恰巧给了我们机会。只要能够想办法侦察出主力的建仓行为,甚至能估算主力的仓位和持仓成本,那等于我们有了一双X光眼,可以看清主力的司令摆在哪里,炸弹又在何方,这棋岂不是下得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