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2)
来源:互联网2019-04-26 02:31:26
巴菲特在沃顿商学院的同门师弟,比他年幼10岁的彼得·林奇,也是一位投资大师。尽管他的投资理念迥异于巴菲特的"集中投资",但在天道酬勤方面,他和巴菲特没有两样。1982年,林奇在回答电视台主持人什么是他"成功的秘密"时说:"我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阅读700份年度报告"。林奇不仅调研美国的上市公司,而且还到海外去寻找好股票。在1985年9月中旬的一次国际调研活动中,林奇花了3周时间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收获颇大。在瑞典,他去了该国最大的公司沃尔沃,而瑞典唯一的一个研究沃尔沃汽车的分析员竟然没有去过该公司。当时,沃尔沃的股价是4美元,而沃尔沃每股现金已高达4美元。林奇的妻子卡罗琳也到了欧洲,但他俩却不能同去威尼斯,因为那儿找不到一家值得拜访的上市公司。结婚20年,林奇只度过两个专门假期,他曾对约翰·雷恩回忆是如何度假的:"我去日本,花了5天的时间考察公司,在香港见到卡罗琳,于是我们在中国逗留了大约两三天,然后我考察曼谷的公司,又在曼谷观光,接着我飞往英格兰,在那里考察了三四天的公司。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以下是林奇在位期间的一些数据:一年行程10万英里,每个工作日狂奔400英里;每天清晨6∶15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阅读;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每天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财经评论家张志雄先生公开和我国的基金经理打赌,称:中国最勤勉的基金经理的工作强度不会超过林奇的三分之一,一般的基金经理只有林奇的十分之一。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就不勤奋。中国是"天道酬勤"这一古老智慧的发源地,中国人正在脚踏实地践行这一哲理。 2?东方版的天道酬勤 在东方的财富世界中,李嘉诚对"天道酬勤"的理解非常深刻,他始终把勤奋视为个人成功的要素,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不管是60多年前奔波于饭碗生计的体弱少年,还是如今功成名就、年近八旬的财神,李嘉诚的态度没有丝毫的改变:勤奋工作,勤奋学习,不停思考自己如何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他自己几十年来,日以继夜地奋斗,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成就时,李嘉诚有这样一段评价:"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之前,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不敢说一定没有命运,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时,那肯定不会成功。若我们贸然去做,至失败时便埋怨命运,这是不对的。" 中国加入WTO以来,浙江经济的崛起成为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南存辉所领导的正泰集团可以说是温州模式的一个缩影,这种模式说明:要成为一个超级富豪,不仅可以没有门第、没有过人的智商、没有学历,甚至是可以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当这位低压电器大王还是个年少的修鞋匠时,一天可以工作20个小时。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他介绍:"假如你修得不快,修得不好,客人不满意就走了。有时候人家送过来的活,晚上加班到三五点钟,早上六七点钟又得起来。当时在整条街上,我的生意是最红火的。那个时候,大学生到国营单位工作的话,大概是28块钱一个月。我每一天大概可以赚到10块钱,有时候十几块。"南存辉不仅勤奋工作,学习时,也同样勤奋刻苦。许多年之后,正泰集团成了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公司举办了计算机知识培训,并允许社会人员参加学习。一个刚毕业不久,来正泰集团工作的计算机专业的女孩被调来负责一个班级的电脑操作课程。一段时间后,同事告知她一个秘密,她班级中最勤奋的那个学生就是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相关文章
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4)
2019-04-26 02:31
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3)
2019-04-26 02:31
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5)
2019-04-26 02:31
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6)
2019-04-26 02:31
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7)
2019-04-26 02:31
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8)
2019-04-26 02:31
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9)
2019-04-26 02:31
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0)
2019-04-26 02:31
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1)
2019-04-26 02:31
投机智慧 序
2019-04-26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