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现金流代表着真金白银
1985年我们买下斯科特·费策,买到的不但是一家公司,还附带一位优秀的经理人拉尔夫·舒伊。当时拉尔夫·舒伊61岁,对大部分注重年龄而非能力的公司来说,他为其服务的时日可能已不多。但是在伯克希尔却正好相反,拉尔夫·舒伊之后又在斯科特·费策公司待了15年,直到2000年底他正式退休为止。在他的领导期间,相较于当初亿美元的买进成本,该公司前前后后总共贡献了亿美元盈余给伯克希尔,而我们又利用这些资金再买进其它企业,算下来,拉尔夫·舒伊为伯克希尔贡献的价值可能已超过数十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自由现金流要持续充沛,这是考察该股票是否值得投资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他以伯克希尔公司投资斯科特·费策公司为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1985年伯克希尔公司买下斯科特·费策公司时,买到的不仅是一家公司,还附带一位优秀经理人拉尔夫·舒伊(Ralph Schey)。当时他已经61岁了,对于大多数注重年龄而不是个人能力的企业来说,这个年龄可能已经太大了,可是伯克希尔公司不这么看。后来,拉尔夫·舒伊列在斯科特·费策公司又待了15年。在此期间,斯科特·费策公司一共上交了亿美元利润,而伯克希尔公司当初的投入成本才只有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把这亿美元上交继续投资其他企业,广义地说,拉尔夫·舒伊为伯克希尔公司所贡献的价值已经达到几十亿美元。
巴菲特兴奋地说,别小看这些数据,这些可都是代表着真金白银啊。所以,作为一名明星经理人,拉尔夫·舒伊绝对可以进入伯克希尔公司的名人排行榜。
读者知道,巴菲特历来十分重视公司管理层队伍建设。或者说,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发掘。在他看来,他们是创造自由现金流的主要推手。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那些企业“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么多额外的价值,完全要归功于经营它们的这批优秀经理人。”而他和查理·芒格对这支经理人队伍非常满意。
要知道,这些人过去以来一直如此,他们高超的管理才能和人格品质并不是伯克希尔公司培养出来的,伯克希尔公司只是挖掘到了他们,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他们呢,则把现金源源不断地送回伯克希尔公司,从而使得他和查理·芒格能够把这些资金更有效地运用在其他领域,使得雪球越滚越大。
为什么说自由现金流是真金白银呢?巴菲特说,因为它不用投资者后续投入,也不用企业举债经营,就能实现业绩和现金流的增长,至少也能保持稳定在过去的相对水平上。毫无疑问,这样的企业当然就是投资者眼里的好股票了。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1999年巴菲特投资TCA*时,该股票的内在价值已经很高了,但巴菲特看到它每年都能产生1亿美元以上的自由现金流,还是禁不住诱惑买了下来。如果按照巴菲特一贯的投资原则,该企业是怎么也不符合巴菲特买便宜股的投资思路的,这个案例可以看作是一个特例。后来,COX*巨额收购了TCA*,巴菲特成功脱手,从中狠狠地赚了一笔。
巴菲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说,他并不关心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并且他告诫同学们说,投资领域你最主要的是搞清楚那些最重要的、自己能够搞懂的东西,对那些既不重要、又难以搞懂的东西忘了它才是对的。就伯克希尔公司而言,从来就不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感觉来决定买或者不买某家企业。
举个例子来说,1972年伯克希尔公司购买喜诗糖果公司后不久,政府就实施了价格管制。可是这又怎么样呢?如果当初伯克希尔公司因为政府要实行价格管制的原因没有购买喜诗糖果公司,那就会错过一笔大生意——当初购买喜诗糖果公司时的价格是2500万美元,而现在该公司的税前利润高达6000万美元。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当年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7个非金融行业的主要企业的获利水平,在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之前高达亿美元,扣除区区200万美元的利息后,税前利润高达亿美元,即使上交了所得税净利润还有1亿美元,股东权益投资报酬率平均高达57%!要知道,这些可是真正的真金白银啊!
更不用说,这7家企业过去10年来的内在价值增长率都要高于账面价值增长率,这是巴菲特感到更满意的地方。
毫无疑问,内在价值增长率高于账面价值增长率,与这些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自由现金流是分不开的。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代表着真金白银,这是企业内在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巴菲特根据企业内在价值来投资股票,自然而然地就会注重考察自由现金流这个外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