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如何选择黑马(1)
一.结构调整催生理念变迁
中国股市出现“一九现象”并不足奇,中国股市中绩优上市公司太少,当前市场中也确实只有10%的股票值得投资,另外90%的股票只是借题材进行炒作。
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投资者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大量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使得股价中心出现转折。机构投资者集中投资10%业绩优良的品种。
目前沪深A股的资金结构正发生巨变,股市已经进入机构之间的博弈阶段。2004年机构间的博弈,将主要呈现为三元化的市场特征,即以证券投资为代表的“价值投资”为一方,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概念投机”的另一方,以QFII、国际游资为代表的第三方。与此同时,投资理念也将继续深化,2003年的价值投资理念将逐渐演变为机构之间的价值博弈。
从市场层面来看,2001年大盘指数从2245点开始进入熊市调整,所调整的主要对象就是前一轮牛市中的主流品种和主流思路,凡是前一轮牛市中的大牛股几乎都成为本轮调整中的大熊股,前一轮牛市中被市场认可的股价上涨理由现在绝大部分都被推翻。以往觉得股价理所当然高定位的的理由,目前难以得到市场认同,比如“中小盘股股价理应高于大股盘”,但是,2006的股市行情却是以大蓝筹股为主线。
二.市场效应不宜过分夸大
2004年年初,笔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全民认同“核心资产”的现象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结果被不幸言中。当我们看到基金重仓持有的汽车股、钢铁股大幅跳水时,是否还会有人重温“核心资产”的旧梦?在大多数人看好时撤退的投资规律从来没有更改,改变的是我们的投资情绪,好了伤疤忘了痛,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投资人会屡屡犯错的主要原因。诚然,证券市场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机会、新的概念,来刺激因漫长的下跌而麻木的神经,但对新概念的过分渲染可能会使我们在一次重蹈覆辙。凡是要有个度,“一九”现象的合理性,而不能过分夸大其效应。
“一九”现象的存在是合理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因为“一九”中一成股票跌的少,资金相对集中,就可以盲目的大呼小叫去投资,这种重现象轻本质的投资哲学必将失败。我们不可否认处在结构调整中的中国股票市场必将呈现强者趋强、弱者趋弱的格局,问题是强者或弱者的稳定性如何?更何况在中国经济巨大变迁的背景下,强弱之间没有明显的鸿沟。
“一九”现象是投资者资金期限和数量双重作用的结果。目前的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及其资金的多元化演变成投资策略的多样化,过去单一的投资策略被多样的投资策略所代替,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风险的判断、认识及承受能力已经不同于一般投资人,追涨杀跌等情绪化逐步被对投资标的的认真分析的理性所代替。从资金期限上看,近200亿元的投资基金大部分在设立之初便强调其投资理念追求的是长期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因此设立规则中的期限设计避免了市场在短期波动中非理性的行为,买入并耐心持有使得部分股票表现出明显的抗跃性;从资金的数量看,机构投资者资金数量庞大,在短期的波动中无法做到进退自如,其对股票组合的管理必将面临汰弱留强的选择,另外对后市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必须保留部分股票避免踏空的风险。“一九”现象有其产业价值的合理性。不过,产业价值的增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产能瓶颈或供给得到解决后,当证券市埸上市公司的质量部分提高后,当管理层完善了证券市埸的投资功能后,中国证券市埸的“一九”现象将不复存在。